发布时间:2025-01-01 17:01:26 来源: sp20250101
中新网 2月9日电 据日本媒体2月9日报道,日本指挥家小泽征尔于6日在家中去世,终年88岁。小泽征尔出生于1935年,曾任波士顿交响乐团、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指挥,以激动的指挥方式闻名。
资料图:日本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他动感的指挥手势 仿佛身怀绝世武功
标志性的花白头发、身着圆领衫或黑西服、丰富的动作……说起小泽征尔,人们脑海中总会浮现出他在舞台上的身影。
1935年,小泽征尔在中国沈阳出生,第二年,他又随家人迁至北京。在他的记忆中,协和医院对面的新开胡同,是童年中一抹别样的色彩。
二战后,他搬回日本东京居住,并开始学习钢琴。不过在一次体育课上,他在打橄榄球时发生意外,摔断了手指,令他的钢琴梦戛然而止,但也在无意间,开启了他传奇指挥家的人生。
小泽征尔拥有所有指挥家最羡慕的天分——“照相记忆”。他的指挥依照原谱,却细腻深刻。“我能记忆每一页乐谱的样子,并在脑海中为自己翻谱。”小泽征尔说。
一生中,小泽征尔获得了许多荣誉:成为维也纳爱乐管弦乐团的名誉团员、获得肯尼迪中心荣誉奖、得到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接见……而这些成就要追溯至他年轻时的一夜成名,以及他的“伯乐”——20世纪最伟大的三位指挥大师。
1959年,小泽征尔在贝桑松世界指挥大赛上一举成名。一年后,他一举拿下伯克郡音乐节指挥比赛第一名。由此,他得以师从时任波士顿交响乐团常任指挥的明希。
之后,他再于国际卡拉扬指挥比赛中拔得头筹,有幸得到指挥大师卡拉扬指导。1961年,小泽征尔被伯恩斯坦收为弟子,还被聘为纽约爱乐乐团的副指挥。在这一切发生时,他还未满27岁。
资料图:小泽征尔。凌晨四点钟的大街,他每天都能看到
“每天清晨四点钟,小泽屋里就亮起了灯,他开始读总谱。真没想到,他是如此用功。”日本作曲家武满彻在小泽征尔处借住时,曾感叹道。小泽征尔的成功,从来不只靠运气。
在他成为伯恩斯坦的助手后,由于薪水微薄,他根本无法维持生计。夏无冷气,他只得睡24小时电影院、住半地下室,终日难见阳光。但就在这样的环境里,小泽仍孜孜不倦地研读乐谱,并勤加练习技术、成为音乐厅的“常客”。
在回忆刚出国指挥的情景时,小泽征尔称,当时外文不太好,“我就用我的双眼看着大家,没想到,却让乐评家说我的眼神散发出惊人的能量,我脸上的笑纹充满10万伏特的电力”。
图为小泽征尔资料图。遗憾的是,笑容明媚的小泽在进入古稀之年后,一直在和病魔缠斗。从2006年起,小泽征尔先是患上肺炎和带状疱疹,又在2009年底,被查出患食道癌。自此,他的健康状况起伏不定,常缠绵病榻。即便如此,小泽征尔也没有放弃对舞台的热爱。
2010年8月,时隔半年再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小泽征尔,消瘦了许多。他叹息道:“没想到一次手术竟让体重减轻了15公斤……脚疼得走6步就要坐下歇一歇。”但当天,他还进行了复出公开排练。
他说:“经过与病魔斗争,对人生和艺术的内涵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今天是休养后第一次在公众面前指挥,我觉得自己迎来了人生第二个春天”。
“对小泽先生而言,音乐就是人生不可缺少的燃料……只有用自己的双手编织音乐,赋予其鲜活的生命,再呈现于众人眼前(甚至该说,唯有通过这个过程),他才能感觉到自己真正活着。”作家村上春树曾在《与小泽征尔共度的午后音乐时光》中写道。
图为小泽征尔资料图。“半个中国人”
“非常不可思议,我出生在中国沈阳,有时我认为自己是半个中国人。”2008年,小泽征尔受邀执棒了中国国家大剧院第一个新年音乐会。在进行彩排时,他一字一顿的这样对记者说。
1976年,他带着父亲的遗像回到中国,完成了父亲再回中国看一看的愿望。在一段时间内,小泽征尔总会抽出时间,回到新开路胡同69号的“家”中——这座房子也成了联系他和北京的纽带。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他的朋友们在院子里种上了樱花树,他的母亲就埋骨树下。回去在樱花树下讲讲新鲜事,给街坊邻居捎些礼物,成了小泽征尔的牵挂。
当然,中国民众对小泽征尔的亲切感,不仅源于他生于沈阳、长于北京所结下的缘分,还因为他对中国深厚的感情。
1978年,小泽征尔来华与中央乐团合作。第二年,他还率波士顿交响乐团访华演出,纪念中美建交,给中国带来了改革开放后、第一支世界顶级交响乐团的声音,为古典音乐工作者和爱好者打开了世界之窗……
将时间再拨回2008年,72岁的小泽征尔在舞台上仍目光炯炯,为中国观众带来了难以忘怀的音乐。侧耳倾听,或许在那场音乐会中,富有生命力的演奏声仍在激荡。而小泽征尔,依然在激情澎湃而率真地挥动指挥棒。
【编辑:甘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