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2 06:44:40 来源: sp20241122
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今年经济工作时指出,“扩大有效益的投资”。
新华社记者在调研中观察到,开年以来,大江南北一批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新老基建“落地开花”,民间投资活力正在不断释放,有助支撑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推动重大项目建设提速
新年伊始,记者走进京港澳高速公路湖北北段改扩建项目施工现场看到,智能化机械设备轰鸣作响,轻型筑塔机在工人操作下不间断进行混凝土浇筑,一派火热景象。
“这是湖北目前工程规模最大、投资金额最高的单体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带动沿线地区5000人就近就业,有望拉动地方GDP1200亿元。”湖北交投京港澳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沈典栋说。
千里之外,G7611都香高速云南昭通段在新年第一周建成通车,又一条连接滇川黔三省的高速大动脉取得突破性进展。
“G7611都香高速云南昭通段在建设过程中,带动了钢筋加工、混凝土拌合等10余个产业发展,拉动云南近百亿元投资和消费。”昭通市高速公路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文龙说。
重大项目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也是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抓手。
在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马良镇拍摄的引江补汉工程输水隧洞8号平洞施工现场(2024年1月8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1月份以来,诸多重大项目建设捷报频传:国内首个陆缆穿海工程在浙江舟山成功敷设;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首个重大项目——引江补汉工程进入全面施工阶段;全球海拔最高的大型抽水蓄能电站在四川开工……
1月8日,随着最后一声炮响,国网新源黑龙江尚志抽水蓄能电站通风兼安全洞顺利贯通,标志项目主体工程开工。
“电站建成投运后,将显著提高东北电网削峰填谷、调频、调相、储能和事故备用能力,预计每年可减少原煤消耗超49万吨。”负责项目勘测设计的中国电建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说。
能源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龙岩塘丰220千伏输变电工程、陕煤汨罗火电项目等加快开工,助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基于树根互联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挖掘机指数”显示,开年以来,东部、中部等多个大省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如1月1日至7日,福建、浙江工程机械综合开工率连续7日超过50%。
记者观察到,各地推出的重大项目,多涉及基础设施、民生补短板等领域,有望更好拉动经济增长。
国家发展改革委投资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将聚焦高质量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加强用地、环评、用能等要素保障,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推动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加码布局新基建
贵州贵安新区,塔吊林立,市民中心、算力中心等错落有序,一个个数据中心项目“拔节成长”。
“总投资超2亿元的网易贵安数据中心项目一期已投产,超千个机柜、超6000余台服务器已上架。”网易贵安数据中心政务负责人黄锋说,今年将根据项目实施运行情况,推进项目二期建设。
作为“东数西算”重要枢纽节点之一,贵州持续推进存力、运力、算力建设。贵安新区目前已落地数据中心19个,奔腾的算力正转化为高质量发展驱动力。
投资,在短期体现为需求,在中长期体现为供给。
推进高质量发展,优化供给结构是必然选择。2023年,全国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0.3%,有力支持新动能发展壮大。
新基建,是支撑新业态、新产业、新服务发展的战略性基石。“浙东南智算中心”一期工程通过竣工验收、南方区域首个共享充电机器人充电站落地广州生物岛,世界超高海拔地区最大风电场投产……一批新基建项目迎来新进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
空中俯瞰浙江金漪湖科技创新策源地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施工现场(2024年1月3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居民消费结构快速升级,聚焦培育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有效投资前景广阔。
眼下,隆基年产100GW单晶硅片及50GW单晶电池项目建设现场,上千名工人正在紧张施工,确保在今年夏季实现电池1号车间生产设备搬入及调试。
“随着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深入推进,电力系统对新型储能的需求越发强烈,一系列投资举措反映了我们对清洁能源发展的坚定信心。”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总裁李文学说。
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各地正陆续布局:安徽第一批开工动员的重大项目中,十大新兴产业项目占比达55%;河南第十一期“三个一批”签约项目中,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总投资超5920亿元;厦门25个产业项目集中开工,涉及新能源、新材料等多个领域……
发力先进制造业投资、绿色低碳投资,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优化的投资结构,将为高质量发展积蓄新动能。
激发民间投资积极性
浙江省绍兴盛鑫印染有限公司近期打算投资6000多万元更新生产设备,但印染行业大规模改造必须进行环评、能评等环节,耗时较长,新设备必须赶在三四月旺季到来前投产,这让董事长傅见林犯了愁。
得知企业诉求后,绍兴柯桥区企业综合服务中心联动环评等机构和相关职能部门,将原先的审批流程改为备案制,指导企业快速改造投产。“政府的支持让我感觉很踏实,新的一年投资更有信心。”傅见林说。
民间投资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主力军,也是提升投资质量、增强投资活力的关键力量。
开年以来,各方坚持问题导向,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激发民间投资积极性,鼓励民企大胆投、放心干。
——放宽市场准入,拓展投资空间。
日前,江苏省发布2024年重大项目清单,其中民间投资210个,比去年增加84个,增幅超过50%,在产业项目中占比高达75%。
梳理近期多地公布的2024年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清单,支持民企参与重大项目的力度加大。如山东省明确支持民企参与铁路、高速公路、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项目,除国家明确的条件要求外不提高门槛。
建立全国重点民间投资项目库,有助于民间资本“投得快”“投得好”。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启动全国重点民间投资项目申报工作,将在各地申报的基础上,抓紧开展项目筛选复核工作,将符合条件的项目纳入全国重点民间投资项目库。
——强化要素保障,优化投资环境。
“对于符合全省产业发展方向的民间投资项目,省级财政每年拿出5000万元给予贴息补助,每年2个百分点、连续补贴两年,支持民企上项目扩投资。”陕西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生荣说。
江西完善项目推进机制,加强统筹协调、跟踪调度;重庆对获得“技改专项贷”支持的项目,按照不超过项目实际贷款利率的50%给予贴息;云南加强投资运行和项目调度,进一步提高研判分析的精准性……各地强化服务保障,加快把投资转化为实物工作量。
“随着一系列利好政策落地显效,持续激发民间投资活力,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我国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有望进一步增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冯文猛说。
文字记者:魏玉坤、申铖、叶昊鸣、张博文、向定杰
海报设计:马发展
编辑:雷敏、戚文娟、邬金夫、姜子炜
统筹:曹江涛、黄小希
(责编:赵光霞、袁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