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3 18:00:58 来源: sp20241223
“来玩雪的游客真多,我们都要忙出火星子啦!”大年初四,在沈阳卖驴打滚的于师傅笑得合不拢嘴。他天天凌晨1点备货、4点出摊,一早上能卖出几千份驴打滚,“把我忙得都要打滚了!”
隔壁卖火烧的老李接过话茬:“一早上我这能卖三四千个火烧!两个多小时80多斤肉馅就没了。”气温虽低于零下10℃,可炉子旁的老李忙得一脑袋汗,厨师帽上直冒热气。
春节假期,地处北纬40°至50°“黄金雪带”上的东北三省一区、北京、新疆等地“热力”十足,冰雪旅游人气飙升、冰雪运动热情高涨、冰雪装备提档升级……冰雪经济链条不断拓展,“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折射出中国经济的活力。
冰雪旅游人气飙升
2月18日,春节假期之后的第一个工作日,降温降雪天气再袭东北。这一天,东北三省一区交出了“滚烫”的春节文旅成绩单。无论是接待游客人次还是旅游综合收入,与2019年相比,各省区均有大幅度增长。
一路上扬的数据背后,是一处处逐冰戏雪、“冷资源”撬动“热经济”的火热场景。
日落时分,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渐渐被夜色笼罩,属于这里的喧嚣和欢乐才刚刚开始。冰雕斑斓如画、雪花摩天轮旋转优雅、521米超长大滑梯流光溢彩……广州来的邓女士刚刚尖叫着从滑梯上飞驰而下,又一头扎进了万人蹦迪现场。为了多拍点照片,她带了三个充电宝。营业61天,冰雪大世界累计接待了271万游客,冰雪旅游的热情从这里“点燃”。
正月初三,北京朝阳站始发的G3603次列车缓缓驶入吉林长白山站。列车刚一停下,乘客们便迫不及待地涌出站台。站长李洪伟介绍:“从各地发往长白山的车票近期十分抢手。目前,长白山高铁日均送达游客5000人左右。”众多的游客给当地百姓带来了令人满意的经济收入。“营业额比去年涨了将近一半,一天就能卖出50锅‘铁锅炖’。”长白山脚下的果松村村民徐娟高兴地说。在果松村,像徐娟一样开餐馆、办民宿的村民不在少数。看准了冰雪旅游的好势头,乡亲们都从“猫冬”变成了“忙冬”。
得天独厚的冰雪资源不仅吸引来了众多游客,更带动了城市人气。这个春节,沈阳小河沿早市的商家几乎都没休息。从小河沿早市一路走过,浓郁的东北话和各地方言在耳边交织,奏起了别开生面的清晨“交响”。“咱们巴不得冬天再长点、再冷点,天越冷梨越甜!”在早市卖冻梨的杨思峰夫妻这个春节长假期间收入过万。
一块冰的文章能做多大?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2023—2024冰雪季,全国冰雪休闲旅游人数有望首次超过4亿人次,冰雪休闲旅游收入有望达到5500亿元。
冰雪运动热情高涨
2月17日晚,“十四冬”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开幕,运动员入场时屏幕上的国风动画不断展现各代表团的地方元素——从北疆长城到南海椰林,从长白山巅到港珠澳大桥……众多南方省份代表团的亮相,让大家看到了冰雪运动从小众向大众、从区域向全国的转变。
这边,“十四冬”赛事正酣;那边,4000公里外的新疆阿勒泰将军山滑雪场上竞技同样火热。雪道上,身着各色滑雪服的雪友飞驰而下。
从北京来的陈学冬已经连续8年在阿勒泰度过雪季,见证了这个滑雪场的巨大变化。“最初是一个雪具大厅、几条雪道,现在,这里有了两个雪具大厅,雪道是越来越多。”
在辽宁,各地的群众性冰雪运动也玩出了新花样。本溪举办了首届“雪合战”比赛,这个有规则的“打雪仗比赛”吸引了15支队伍585名运动员参赛;盘锦,3000余名冰雪爱好者整装待发,准备穿越中国最北海岸线的冰凌,冰凌地貌、冰海日出、冰堆浮桥等景观令人赞叹。
群众性冰雪运动热火朝天,高水平国际赛事也接连上演。在后冬奥时代,如何承接、利用奥运资源,把冰雪优势转化成地区长久的发展优势,北京市延庆区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从举办高端冰雪赛事“破题”。
早在冬奥会期间,延庆就与国际雪车联合会签署五年合作备忘录,取得了未来五年国际雪车联合会赛事举办权。2023—2024赛季,延庆连续举办了国际雪车联合会雪车和钢架雪车世界杯延庆站比赛,中国第十四届冬季运动会雪车、钢架雪车和雪橇、高山滑雪项目比赛,全国高山滑雪锦标赛,国际滑雪联合会高山滑雪远东杯比赛等多项国际、国内高水平冰雪赛事。
冬奥村实现酒店化运营,餐饮会议区面积扩展,雪山汤泉池对游客开放……高水平赛事不仅带动了环境优化、城市更新等方面,同时也为国内其他城市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
冰雪装备提档升级
2月19日,一家刚开业不久的服装店吸引了哈尔滨市民王晴的目光,在店内试穿了几件服装后,她买下了一件“东北”冲锋衣。这家经营哈尔滨本土寒地服装品牌的服装店里,挂满了哈尔滨国际时装周期间设计的各类品牌和联名款服装。黑龙江省服装鞋帽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汇集更多的国际设计师参与设计,形成冬季服装产业集群效应。
在辽宁鞍山,当地的服装生产企业也尝到了冰雪的甜头。“我们抓准时机,研发新产品,冰雪户外服装的订单源源不断,出口额接近1个亿,创了新高。”辽宁斓捷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孔令杰表示,他们最新研发的系列滑雪服,能够满足高水平竞技的需求,受到了俄罗斯、日本等国家滑雪爱好者的青睐。
在吉林省辽源市冰雪运动服装产业园,机器轰鸣、纱线飞梭,工人正在全力赶制冰雪袜订单。“这是一种依靠‘黑科技’实现平均增温8℃的袜子。”每次提起高科技运动装备,园区副总经理张胜杰都充满感慨,“1980年首次参加冬奥会时,中国运动员只穿着不防风不防水的东北老秋裤,外国运动员还以为这条秋裤有什么特殊功能。你再看‘十四冬’赛场上,各地运动员从头到脚都被中国制造全副武装。”
“牛”起来的不仅仅是服装。春节假期刚结束,齐齐哈尔黑龙国际冰雪装备有限公司的车间里,工人们正在加紧生产即将发往哈萨克斯坦的冰刀。车间工人王刚告诉记者:“我们这条生产线全程电脑操控,由机器人生产,效率更高,质量更稳定。”
“预计在3至5年内,中国冰雪装备将逐步从低端制造向高端智造转变,保持每年6%至9%的增长态势。”吉林大学“冰雪旅游场地装备与智能服务技术”文旅部重点实验室主任辛本禄说。
从冰雪旅游到冰雪赛事再到冰雪装备产业,相关地区和企业深度开发冰雪资源,“冷”冰雪持续释放“热”活力。
《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3)》显示,中国冰雪产业进入了更加稳定、可持续的发展阶段,到2025年,中国冰雪产业总规模有望达到1万亿元。
(那其灼、汤龙、尹星云、刘婷、尚城、王帝元、富丽娟、刘艺琳、陈新辉)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