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林深处 倾心守护(美丽中国)

发布时间:2025-01-04 15:19:16 来源: sp20250104

  8月底,漠河林场内的野生蓝莓。   漠河市委宣传部供图

  秋日的漠河林场层林尽染。   漠河林场供图

  漠河林场秋天的一处白桦林。   漠河林场供图

  核心阅读

  黑龙江漠河林场地处大兴安岭北麓。2014年,黑龙江大兴安岭林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近10年来,漠河林场精心守护森林资源,大力探索发展林下经济,林区群众生活越来越好。

  

  东边,北极村景区游人如织;北边,黑龙江蜿蜒奔腾。2014年,黑龙江大兴安岭林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走上转型发展之路。近10年过去,黑龙江漠河林场活立木总蓄积量、森林面积、森林覆盖率实现“三增长”,林下种植业、养殖业随之茁壮成长,秋日的绿水青山间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果菌药菜,林下经济蓬勃发展

  沿着331国道前行,两侧层林尽染,斑驳林海直插蓝天。往森林深处走去,一步一景,红豆、刺五加散落其间,朵朵菌菇不时出现在脚下,形态各异,清香袭来。

  漠河林场小北沟管护站就在国道旁,站长卢全林和同事们刚刚巡护归来。顺着卢全林的指点,可见参天树木下正铺着一张防晒网,下面朵朵灵芝撑起棕黄色的“小伞”。不远处,菌包整齐排列,一朵朵厚实的黑木耳已破袋而出。“这里是管护站试种的灵芝田,基本采摘完了,那边的木耳明年开春后再采收。”卢全林说,“灵芝、木耳,再加上林下鸡,卖给路过的游客就供不应求,管护站一年能增收3万多元。”

  在漠河林场工作近40年,卢全林经历了从油锯手到巡护员、再到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的转变。在林下空地试种林菌、林药,正是他和同事们的尝试,在漠河林场的其他管护站,也在因地制宜探索发展林下经济。

  记者走上一片林坡,100多个蜂箱嗡嗡作响。这里是漠河林场野花蜂业养殖专业合作社,林场职工孟庆生拎着一桶白糖水,逐一打开蜂箱,把糖水投喂进饲喂器,“如今放白糖水,是为了让蜜蜂们更好度过冬天。等到夏天,漫山遍野的雪菊花、金莲花、刺五加花开放时,全靠它们产出浓郁清甜的百花蜜呢!”在林场的场地和人力支持下,孟庆生与5名同事目前饲养蜜蜂200余箱,年利润达10余万元。

  “我们通过种灵芝、养菌、养蜂、养鸡等方式,已经带动林场职工人均增加年收入1万多元。”漠河林场党委书记高洪文说。

  蓬勃发展的林下经济,为旅游业发展增添亮色。秋日风景正好,北极村景区内游人如织。中午时分,林场职工谢志华和爱人顾秀清在自家开的农家乐里忙着上菜收桌。走进客房,碎花布铺的大炕,树枝杈拼成的壁画,吸引着游客的目光。

  “这里水清空气好,虫多草又嫩,林下鸡膘肥体壮,很受游客欢迎。”谢志华两口子做饭炒菜都是好手,野菜包子、林下鸡炖蘑菇……鲜美的山野味道引来不少回头客,“7、8月时可以上山采蓝莓,9月野生蘑菇就长出来了,游客们还能体验采摘的乐趣。”谢志华说。

  精细管理,用心守护森林资源

  兴安落叶松、红松、白桦等拔地参天,兴安杜鹃、杜香、黄芪等散落林下。8000余种野生植物在这里生长,还有马鹿、紫貂、水獭、棕熊等300余种野生动物活跃在林间。

  记者走进茂密的红松林,松鼠爬树,野兔跑跳,偶尔可见远处的狍子一闪而过。捧起一片杜香,清香扑鼻,平添秋日清爽。

  这片美丽景色,正是10年前的荒坡通过补植补造而成,而守护好这片森林,更需要日复一日的精细管理。    

  揣上GPS定位设备,背上无人机,漠河林场生产股股长李柏楠走向树林深处。眼下正值松材线虫病秋季普查期,李柏楠带领同事们几乎每天都在林间穿行监测。

  一棵叶片发黑的树木,让李柏楠停下脚步。“看得出不是风折木,原因需要调查。”李柏楠拿出手机,拍照、定位、上传,“之后会有专门小班取样分析,出具鉴定报告。”漠河林场设置松材线虫、柳沫蝉、稠李巢蛾监测标准地3块,病虫害防治线路踏查面积达500亩,而难以踏查的树林深处,也会通过无人机保持监测。

  最近重点防治病虫害,还要为接下来的森林抚育做好准备。再有一个月,李柏楠就要带队进山,在人迹罕至的山林中完成几千亩的森林抚育任务。“那时候就要支起棉帐篷,木杆铺床铺,架上大铁锅,24小时守着。”他说。

  据李柏楠介绍,抚育需要“三排人”:一排油锯手、一排割灌手、一排整理枝丫的工人,“三排人接续走完,一片林子明显通透干净了,5年后再看,这样抚育过的树林与天然生长的树林相比,树木长得更高、更粗壮。”

  “年复一年,对这些树也有了感情。瞅着它们从碗口粗长到盆口粗,心里别提多高兴了。”有30余年工作经验的营林工人邹庆河说。

  加强巡查,排除隐患护好家底

  眼下气候干燥,正是森林防火巡查的关键时期。漠河林场巡护队和管护站工作人员兵分三路,清山、清河、清支线,仔细巡查、排除隐患。

  “上山采菌子?无证人员禁止入山。”发现有人进山,带队的漠河林场副场长孙志成随即出面劝离山林,“即使是小烟头也可能引发火情,眼下重要的就是防患于未然。”

  目前,漠河林场40多名扑灭火队队员严阵以待,24小时集中食宿,同时密集开展体能、技能训练。林场扑灭火队大队长齐永刚说,通过多样化的训练,确保一旦有火情,5分钟内全员集结出发,做到“打早、打小、打了”。

  “以往人工瞭望、罗盘定位、电话沟通,误差很大。”齐永刚介绍。如今,在漠河林场防火中心,近七成的林区在大屏幕上一览无余,高空摄像头通过24小时旋转进行热成像监测,能第一时间捕捉起火点,将经纬坐标推送至扑灭火队队员们的手机上。

  “森林就是林场人的家园,我们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有浓厚的感情,守护好这座‘大宝库’,就是我们林场人最欣慰的事。”高洪文眼中充满希望。

  《 人民日报 》( 2023年10月16日 11 版)

(责编:杨光宇、胡永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