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界民间重走“梁林路” 在行走中追慕先贤

发布时间:2024-11-27 19:53:02 来源: sp20241127

   中新网 朔州7月2日电 题:学界民间重走“梁林路” 在行走中追慕先贤

   中新网 记者 李新锁

  “我们看到的佛光寺、周边的风貌,和1000多年前宁公遇看到的一模一样。”站在山西五台县佛光寺东大殿一侧,梁思成、林徽因之孙梁鉴说,87年前,梁林看到的佛光寺也是这样。

  盛夏时节,位于五台县城东北32公里佛光山山腰处的佛光寺,迎来一批批古建爱好者,其间不乏从上海、北京,乃至海外远道而来重走“梁林路”者。

  站在佛光寺东大殿前,一阵细雨飘然而至,稍后又徐徐收尾。云开雾散,远眺群山,丝丝缕缕的阳光从云层中倾泻而下,引得众人忙不迭地拍照打卡、感慨一番。

众人慕名重走“梁林路”。武俊杰摄

  从五台县城出发,汽车一路在山间蜿蜒起伏,从国道转至乡村小道,再爬坡至半山腰弃车步行,终于在一片山林掩映中,看到“佛光寺”三个字。

  深山藏古寺,“即便是现在,佛光寺依然偏远,但仍然吸引了众多古建爱好者。”导游王建军说,近年来,类似重走“梁林路”这样的深度古建游、研学游正在兴起,古建文物资源丰富的山西正得到更多人走近、欣赏。

  众人追忆“初遇”佛光寺

  6月29日,“栋梁——梁思成林徽因学术文献展”在佛光寺开幕,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外孙女于葵、孙子梁鉴、曾孙女梁周洋,以及诸多古建行业大咖、爱好者齐聚于此。

梁林后人、业界大咖齐聚佛光寺,追忆先贤。武俊杰摄

  东大殿旁,梁林后人和一众专家学者头戴草帽,围坐在古柏树下,娓娓道来梁林的山西发现和家族故事。

  “在佛光寺东大殿旁举办展览活动,感觉梁林当年在此工作的画面就像活了一样,今人走进了历史。”于葵说,梁林当年一路坐火车、转汽车,再乘坐骡马,直至步行,走进深山发现了佛光寺。

  在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前,梁林发现了当时中国唯一的唐代木构建筑佛光寺东大殿。此后,“梁林路”似乎成了中国古建文化领域的一种精神图腾,后继者、追随者不绝如缕。

  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修龙回忆,1991年,他从北京出发,“一路坐客车,转火车,搭乘运煤车,再徒步行走,才在深山找到佛光寺”。

  作为业内人士,山西省古建筑与彩塑壁画保护研究院院长路易从事古建筑修缮近20年。2007年,他第一次跟随老师来到佛光寺,“直观看到了早期建筑的风貌。此后经常考察佛光寺,而且每次都有新发现”。

  “忝为班门之后,愧无弄斧之功”,在申明没有古建行业学术背景之余,梁鉴说,他是一个超级文物发烧友,曾无数次来到佛光寺,“或在夏日阵雨后,或在寒风萧瑟时”。

  在行走中复活历史、追慕先贤

  身为梁林第四辈后人,梁周洋正在努力用另一种方式完成家族传承。在过去的20多年中,她游历过75个国家。在行走中,她对古建筑的保护和修复产生了浓厚兴趣。

  其间,梁周洋就职于世界建筑文物保护基金会、北京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机构,致力于古建筑保护和教育工作。

梁林后人梁周洋在太原晋祠,复刻林徽因同款照。武俊杰摄

  今年是林徽因诞辰120周年。从6月末到7月初,梁周洋一行从山西太原晋祠出发,一路向北游历佛光寺、应县木塔、华严寺、善化寺、云冈石窟等。到山西重走“梁林路”,“就是希望能把梁林的精神传承下去,以期跨时空和先人完成对话”。

  7月1日,在朔州“国保”崇福寺内,一个山西古建爱好者团队正在拍摄。“80后”赵明华“平时一有空闲,就会开车到处拍摄、记录山西古建,这是发自内心的喜爱”。

  在他的印象中,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群体成为山西古建的拥趸。

  在太原晋祠,年过五旬的保安崔年贵虽没有研究过林徽因当年在“鱼沼飞梁”等处留下的影像资料,但“守护好晋祠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让陪他长大、变老的晋祠再传给下一代”,却也暗合了梁林的心愿。

  在五台佛光寺,从上海远道而来的研学团队,站在东大殿前比照着实景组装、拼接手中的斗拱模型。那一刻,孩子们直观感受到梁思成笔下的“斗拱雄大、出檐深远”。

  从精英关注到民间追随,从曲高和寡到应者云集。在一次次行走中,历史正在复活,先贤的形象也变得生动可感。

  得知梁林后人重走“梁林路”,文博爱好者柴俊密切关注。

  “我曾经在忻州骑着租赁的骡马,沿着梁林当年的路线走了100余公里,只为体验梁林一路走来的不易。”柴俊说,“山西古建正走进年轻人的心中”。

  2021年,山西省文旅厅首次推出国内首个历史人文主题旅游品牌“重走梁林路”,以梁思成、林徽因四次探寻山西古建的事迹为基础,讲述山西古建故事,推出高品质主题线路,一时成为古建爱好者的“心头好”。

  游历过世界各地,梁鉴认为,中国传统建筑蕴含着中华文化的精气神。

  在他看来,梁林在建筑师头衔之外,还是艺术史家。

  “为什么这么多人关注梁林?”梁鉴说:“当年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梁林保护、传承了众多的中国建筑文化遗产,所以今天受到了大家的尊重。”(完)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