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1 19:08:25 来源: sp20250101
中新网 杭州10月30日电 (钱晨菲)杭州第4届亚残运会已在杭州落幕,中国体育代表团在位列奖牌榜首位的同时,也取得了自参加亚残运会以来的历史最好成绩。十天时间里,中国残疾运动员以体育为名展示精神与力量,展现风采与光芒。而在竞技场外,东道主杭州也用自己的故事让外界看见着中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新貌。
杭州第4届亚残运会闭幕。王刚摄平等
残疾人同是社会大家庭的成员,平等何以体现?最基本的一点就是让他们享有平等生活、平等发展的权利。
长期以来,杭州便致力于打造完善的无障碍环境,而杭州第4届亚残运会的筹办成为当地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要契机。
独自外出、乘坐公共交通、逛街购物……这些对于普通人来说习以为常的事,对残疾人来说并不简单,而“无障碍环境一张图”的建设让残疾人完成上述“平凡小事”成为可能。
“612路车已到站。”不用旁人提醒,杭州富阳女孩蔡琼卉循着手机上的播报声,等车停稳就顺利上车了。“我是一名盲人钢琴调律师,以前我每天出门都必须带上导盲犬,现在只要打开手机,通过语音导航,就可以精准、安全地出门。”她说。
残疾人出行一直因为各种因素的制约,存在“信息不对称、办事不方便、融合不充分”的问题,是社会发展急需解决的一个短板,迫切需要通过数字化改革来消除鸿沟。富阳依托“杭州市富阳区无障碍环境公共服务系统”,在杭州全市率先建设了“无障碍环境一张图”智慧场景应用。
富阳区无障碍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无障碍环境一张图’场景应用通过数字化、信息化、智慧化手段融合既有的无障碍设施,确保无障碍环境融通可达,真正做到为残疾人服务。”
不仅是交通出行,放眼杭州,诸多改变在悄然间发生。例如,该市的市、区、街(镇)、社区四级行政(党群)办事服务窗口,13家市属医院、15家在杭省属医院,以及区、县(市)属地三甲医院都完成了无障碍环境改造,残疾人可以独立看病或办理业务;当地还创新研发了“无障碍服务在线”平台,提供24小时智能在线手语翻译、无障碍旅游、检察院无障碍公益诉讼等一站式集成服务。
杭州之变如同一面镜子,折射出中国残疾人事业之变。
杭州第4届亚残运会期间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残联宣文部副主任王宏伟表示,五年来,中国残疾人基本民生得到更稳定保障,710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如期脱贫,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分别惠及1161.7万、1538.4万残疾人,城乡残疾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超过90%、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5%。残疾人受教育水平明显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5%以上,最近五年每年都有上万名残疾学生被普通高校录取。
平等,是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的健全,更是残疾人公共服务质量的提升。
融合
中国梦,是民族梦、国家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让残疾人圆梦,更好地融入社会是关键之举。这些年,中国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大幅提速,正让残疾人越来越勇敢地走出家门。
运动员在杭州亚残运村使用无障碍接驳车。王刚摄在杭州,筹办杭州第4届亚残运会的多年时间里,“有爱无碍”理念愈发深入人心。目前,该市已创建浙江省级无障碍社区121个,实施困难残疾人家庭改造1.5万户;提升城市道路75条段、盲道3千多公里、缘石坡道2.9万处、城市人行天桥地道50座、无障碍公厕1600余座,实施老旧小区电梯改造1000台,“红色阵地”无障碍示范点260余处,公交站台3500余处,推出300辆无障碍巡游出租,其还打造了以西湖、良渚、大运河等世界遗产为核心的5条无障碍旅游线路。
记者另从杭州市城管局了解到,自2020年杭州市开展“迎亚(残)运”无障碍环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以来,该局对照负面清单问题,全面排摸既有市政设施无障碍情况,累计整改市政设施无障碍问题54776个、超额完成残联负面清单任务。
杭州市城管局副局长王宇焕认为,一座城市的温度,取决于“底线”的高度,取决于如何善待那些容易被“遗忘”的少数人的态度。
“我家住在东坡大剧院附近,以前因为剧院里没有无障碍卫生间和轮椅座位,如果要去看演出,前一天晚上我就不敢喝水了,现场也只能坐在观众席侧边,不方便的同时很影响观看心情。很欣慰可以看到这几年全社会的无障碍环境建设越来越好,消除了我们的后顾之忧。无障碍设施看起来很小,但是可以让非常多的残疾人回归社会,真正融入社会大家庭。”杭州市无障碍环境促进会会长张华说。
在全国层面,近年来各地无障碍环境建设水平持续提升。以“导航”这一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需求为例,目前“轮椅导航”已覆盖北京、上海、杭州、广州、深圳、济南、成都、青岛等30座中国城市。
无障碍环境建设,同样离不开立法的保障。今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正式施行,从设施建设、信息交流等方面全面系统地作出规定,填补了以往法律政策在无障碍环境建设方面的一些操作性规范空白。用立法温度为残健融合绘就出幸福底色。
共享
当下,中国已经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其中,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不断创造残疾人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新时代新征程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的鲜明主题。
聚焦杭州,在迈向共同富裕和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承诺始终被践行。
杭州一家名叫“薇来可期”的咖啡馆内,“无声胜有声”的暖心故事每天都在发生,几位“无声咖啡师”用味蕾传递着内心。
“他们不受外界干扰,制作咖啡时会更专注与认真。”咖啡馆创始人薇薇说,“刚开始的时候,店员们在工作中出现失误不可避免,看到他们因点错单感到愧疚,手忙脚乱与顾客沟通,我虽然心急却也明白只有放手才能让他们更快成长、真正自立。他们在我眼里就是普通大男孩,事实证明他们也做得很好。”
向阳而生,循梦而行。一家小小的咖啡馆所体现的,是杭州正努力让残疾人在获得尊重的同时,得以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
一名残疾人(右)在学习厨艺。王刚摄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浙江大学教授何文炯认为,残疾人共同富裕的首要任务是提升其收入水平,让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尽可能地实现就业创业,逐步缩小与其他群体的收入差距,优化残疾人保障服务资源配置机制。
为推动残疾人共同富裕,当地推出《杭州市促进残疾人就业行动方案(2022-2025年)》,明确12项残疾人就业创业目标任务,推动用人单位落实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发布2023年残疾人就业增收共富十件实事,确保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残疾人100%就业和接受职业技能培训。
放眼全国,目前中国残疾人就业状况稳固提升,城乡持证残疾人就业超过900万人,越来越多残疾人通过按比例就业、集中就业、灵活就业和自主创业等形式实现就业增收。
此外,中国残疾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变得更加丰富。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迄今出访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残疾人演员也在本届亚残运会开、闭幕式上呈现了精彩演出,给全世界的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还有统计显示,全国残疾人社区文体活动参与率已由2015年的6.8%持续提升至2021年的23.9%。
从提升残疾人公共服务质量,到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再到让残疾人享受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在平等、融合、共享中,中国约8500万残疾人“稳稳的幸福”正被牢牢托起。(完)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