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优质内容与读者双向奔赴

发布时间:2024-11-25 04:35:51 来源: sp20241125

  近日,《人民文学》杂志主编与两名作家一起做客网络直播间,在几个小时之内,卖出8.26万套、99.2万册杂志,成交金额1785万元。这份新中国成立后创办的第一份国家级文学杂志,取得如此亮眼的销售成绩,有些出人意料,也令人感慨。

  《繁花》改编的电视剧开播,带火了原著,吸引一批读者品读;网络主播在直播间反复推荐《额尔古纳河右岸》,即兴分享心得,让这本纯文学作品在短时间内卖出几十万册;由《人世间》改编的电视剧开播即成为爆款,在拍摄阶段就被国外影视公司看中,“提前批”漂洋出海……一段时间以来,一些文学作品乘着网络东风,从小众“冷门”变大众“热门”。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真正的精品,在任何时代都不会缺乏关注和掌声。

  《人民文学》的“出圈”具有启示意义:借重媒介的力量,开辟合适的渠道,有助于帮助好作品触达更多读者、走向更广阔舞台。实际上,从传统媒体时代四大名著的影视化掀起收视热、阅读热、研究热,到网络时代《三体》热播引发对原著细节的反复“研讨”、对未来世界的丰富想象,许多经典作品被广泛解读、不断释放魅力,都离不开媒介的赋能。遥想当年文学热,一部作品问世,就可轰动社会,塑造时代;如今,“走出深闺”、主动“触网”,或许是文学的又一次时代机遇。

  当几十秒短视频、3分钟看完一部电影、半小时讲完一本书的“快餐”无处不在,人们是否还能静下心来阅读?在生活快节奏、阅读碎片化的当下,严肃文学、理性文字是否还有生存空间?网络时代信息爆炸,大众的注意力被琳琅满目的内容填满。都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可网络时代的“巷子”分岔多,再香的酒单靠品质也未必能飘出巷口。作品再好,如果不主动出击、吸引受众,也可能被埋没。从这个意义上说,拥抱互联网,创新传播方式方法,让优质内容与读者双向奔赴,或许能成就更多畅销的文学精品。

  “我们主要是来‘寻亲’的,来寻找文学的好读者。”《人民文学》杂志主编在直播间讲的一句话耐人寻味。有理由相信,对更多文学作品而言,这样的主动“寻找”一旦开启,找到的不仅是知根知底的“亲人”、久别重逢的老读者,还有更多充满期待、能慧眼识珠的“新朋友”。

  《 人民日报 》( 2024年02月07日 05 版)

(责编:胡永秋、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