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纽广州,如何升级“枢纽+”?

发布时间:2025-01-01 18:23:21 来源: sp20250101

  枢纽广州,如何升级“枢纽+”?

  让枢纽建设带动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起而行·闯创干

  6 持续强化中心城市门户枢纽功能

  殷殷嘱托

  交通是现代城市的血脉。血脉畅通,城市才能健康发展。要在建设立体化综合交通网络上下功夫,在充分利用地下空间上下功夫,着力打造一个没有“城市病”的未来之城,真正把高标准的城市规划蓝图变为高质量的城市发展现实画卷。

  要加快形成绿色低碳交通运输方式,加强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推广新能源、智能化、数字化、轻量化交通装备,鼓励引导绿色出行,让交通更加环保、出行更加低碳。

  城市轨道交通是现代大城市交通的发展方向。发展轨道交通是解决大城市病的有效途径,也是建设绿色城市、智能城市的有效途径。

  广州行动

  提升国际航空枢纽能级

  打造高效通达全球的“12小时航空交通圈”,力争2025年机场吞吐量突破9000万人次。

  强化国际航运枢纽能级

  提升港口综合通过能力,加强专业化深水泊位和大型货运码头建设,加快南沙港区五期、20万吨级航道等建设。

  建设世界级铁路枢纽体系

  提升铁路枢纽能级,建成开通白云站、新塘站、新塘南站,升级改造广州站、广州东站,提高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能级。要增强“高铁进城”能力。

  优化世界级轨道体系

  织密地铁网络,加快13号线二期等12条(段)地铁线路建设,推动地铁5号线东延段、7号线二期年内建成,推动广州地铁与佛山、东莞等周边城市互联互通。要提升出行效率,推动形成大湾区“一张网、一张票、一串城”。

  发挥国际信息枢纽作用

  夯实信息底座,深化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应用,布局建设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强化数字港与空港、海港、铁路港联动赋能,打造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

  经济要发展,交通要先强。

  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强大的枢纽功能一直是广州的独特禀赋,也是城市繁荣兴旺的“自带”基因。

  进一步巩固广州国际交通综合枢纽优势,不仅要把“枢纽”自身建设得更强大,也要有更强的带动性,带动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提升。在这个过程中,如何从“枢纽”到“枢纽+”,如何从综合门户枢纽到全球资源配置中心,成为广州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命题之一。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申卉

  借力“枢纽+”,怎样从交通枢纽迈向产业枢纽?

  枢纽是广州的独特禀赋,交通是广州的显著优势。从国际航运枢纽、国际航空枢纽、世界级铁路枢纽和轨道体系、道路交通体系,再到近几年驶入快车道的新型基础设施,广州在强化门户枢纽方面持续发力。更重要的是,除了建设如骨干血脉一般的枢纽,广州同样关注如“大脑”般的信息枢纽。

  南沙港四期,之所以成为广州港的一张新名片,不仅仅在于它的繁忙,更在于它为传统的港口注入“智慧”。这个基于北斗导航和5G技术建设的大湾区首个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如今已走入“无人作业时代”,在码头生产作业环节,实现了信息化、智能化管控,极大提升了码头的作业效率。这也成为广州枢纽面对信息化浪潮,通过数字港与海港联动赋能,抢得发展先机的一个缩影。而正在建设的白云机场三期扩建工程,我们同样能看到各种数字化的身影——AR施工助手、5G塔机无人智控系统……这个“巨无霸”项目,让诸多建设工程领域的技术创新在广州有了落地的可能。

  流量时代,广州的枢纽有过诸多第一:广州南站是全国乃至亚洲最繁忙的火车站之一,白云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连续三年全国第一,广州港是中国内贸集装箱第一大港。然而,面对新形势,我们不禁发问:做强枢纽门户功能的同时,要如何提升枢纽发展辐射力,从而带动枢纽经济发展?

  我们不妨从白云机场再往北,走进广州空港经济区的白云机场综合保税区,来看从“枢纽”到“枢纽+”是如何升级的。

  生物医药、航材、飞机租赁……这些听起来相当“高大上”的新兴产业,如今都是白云机场综保区的主导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是广州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目前形成了研发在生物岛、生产加工在知识城、存储在综保区的格局。”广州空港委保税局三级调研员王宇告诉记者,2022年,广州白云机场综合保税区贸易值342亿元,同比增长13.9%,其中,生物医药产业贸易值占到了约1/3。

  正是因为航空运输适合运载价值高和时效性强的商品,助力了新兴产业在空港经济区的发展。“确实能感觉到这几年生物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以人血白蛋白的进口为例,批量进口后储存在保税仓里,可以暂缓缴纳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降低企业成本,等到医疗机构需要时再分批运送出区。”王宇说。2023年1-8月,机场综保区医药材及药品进口66.5亿元。此外,为了配合产业发展,华南医药分拨中心、航材分拨中心都将在今年年底建成。

  未来,空港交通枢纽还将如何进一步迈向产业枢纽?北部增长极的提出无疑是广州的答案。那么,空港又将如何支撑“增长”一词?王宇介绍,“当前,广州市正在编制北部增长极产业发展规划,我们也将以更高水平打造空港重大平台,加快推动基实汽车赋能基地及泛家居智能制造中心、阿里健康药企生态发展项目、极兔大湾区数字化供应链产业园等一批项目落户,推动交通枢纽向产业枢纽转化,全力打造广州北部增长极,助力广州向空而强。”

  让高铁进城,枢纽建设如何引导城市空间发展?

  9月底,广汕高铁开通、新建广州站至广州南站联络线(以下简称广南联络线)开工,如果前者从广州东站发车可谓是“高铁进城”的一次“小试牛刀”,那么广南联络线的建设可以说是吹响了“高铁进城”的集结号。接下来,连通广州的高铁将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通过建设不同的联络线实现高铁进入中心城区的目标。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广南联络线项目总体设计负责人郑鹏杰介绍,往南看,广南联络线解决的是大湾区南部区域,如深圳、香港、珠海、澳门等城市与广州中心城区通行的问题。往北看,年底随着白云站投入使用,将开建京广高铁联络线,可将京广高铁引入广州白云站。往东看,目前,刚刚开通的广汕高铁虽然能进入广州东站,但受限于当前的承载能力,线路不算多,因此也将建设广州东到新塘5、6线,开通之后,广汕高铁的大量始发车可以从广州东站发车。往西看,除了广湛高铁将直接进广州站和广州白云站,贵广、南广高铁将通过改造广茂线,实现西边来车能直接进城。

  为什么“高铁进城”如此重要?对市民来说,不走远路即可奔赴远方。而在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徐士伟的分析中,正是因为轨道交通如今已是城市空间规划中的关键变量,其定位已经从单纯解决交通问题向支持城市、区域发展转变。

  “站”与“城”,也不再像从前那么遥远、割裂,而是越走越近,越融越通。徐士伟说,当前,广州正在规划建设“一心五向、五主四辅”铁路客运枢纽,这也体现了枢纽分散布局,多点到发,方便市民就近乘车的总体思路。通过建设四面八方、四通八达、客内货外、互联互通的客运枢纽,加强铁路枢纽对于城市空间的支撑作用,通过“多点布局、多站到发”,方便市民就近乘车。

  徐士伟坦言,由于部分中心区的铁路客站建成年代久远、规模不足,办理客运功能较弱;但这些枢纽占据城市中心区有利区位,交通资源优势明显,周边集聚了大量人口和就业岗位,因此需要调整和改造,将高铁引入中心区,实现中心区乘客就近乘车,提升轨道服务水平和枢纽整体功能。同时加快推进东部中心、南沙等铁路枢纽建设,借鉴上海、成都在城市新区铁路建设经验,结合广州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提出的 “一带一廊 三核四极”的空间结构,东部中心、南沙升级为城市核心,需加快与之匹配的铁路枢纽规划建设,为地区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广州日报)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