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15 12:11:18 来源: sp20241215
央广网上海11月2日消息(记者冯丽)从“只进一扇门”到“一次不用跑”,从“不见面审批”到“免申即享”,从“城市运行突发事件提前预警”到“一屏观天下、一网管全城”……近些年,随着上海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改革的纵深推进,市民企业越发感到:在上海办事“像网购一样便捷”。
上海闵行区政务服务中心大厅一隅(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走进闵行区政务服务中心大厅,会发现这里从“颜值”到具体业务都十分亮眼:在明亮宽敞的办事大厅,安心地喝上一杯咖啡,与相关人员围坐一起商量洽谈、叫到号直接提交材料,办事流程相当“丝滑”。
“这里环境很好,喝着咖啡、聊聊天就能把事办好,工作人员还主动帮我解决了很多难题。”在上海工作的外籍教师安女士表示,“我对中国的服务有了更立体的认识。”
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城市规模越大,治理面对的问题越复杂。如何推动从解决“一件事”到办好“一类事”?上海听民声、优体验、重拓展,让企业群众办事无感、服务可感、体验优感。
上海,杨浦滨江“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雕塑(央广网记者 冯丽 摄)市民、企业打开“随申办”App,个性化的呈现、智能化的服务,从“出生一件事“到企业相关大事小情,动动手指远程一键“下单”,市民与企业在“关键小事”中感受着这座城市的温度。
截至目前,上海率先建设的政务服务品牌“一网通办”个人实名用户累计超8456.3万,法人用户累计达394.2万;“一网通办”平台接入事项累计达3737项,累计办件超过5.78亿;“一网通办”政务服务“好差评”好评率达到99.95%。
上海市大数据中心副主任朱俊伟表示,坚持问需于民、服务于民,以改革引领和数字赋能双轮驱动实现办事方式多元化、办事流程最优化、办事材料最简化、办事成本最小化,推动“一网通办”改革提升企业群众办事满意度、获得感。
上海每一条街道都有自己的“数字档案”(央广网记者 冯丽 摄)星罗棋布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的立体交通、交错复杂的地下管线……在上海,每一条街道、每一辆共享打车、每一块智能水表都有属于自己的“数字档案”。在“一网统管”城市运行系统里,实时跳动的数据指标,勾勒出上海这座超大城市每时每刻的“生命体征”。
一块智能水表助力“守护”独居老人,这在上海不是新鲜事。年过七旬的独居老人金阿姨住在静安区某小区,女儿常年在外,老人大多时候一个人生活。2023年,金阿姨家安装了一块“聪明”的智慧水表,能够实时通过用水量监测老人的生活情况。
一旦每日水表转动小于0.01立方厘米,相当于抽一次抽水马桶的量;大于2立方厘米,相当于一家三口用20天的量,“聪明的水表”会初步判断老人可能摔倒或有异常情况。这时,助老平台会触发电话语音呼叫,对老人、家属进行电话语音确认。
与此同时,平台会与静安区城运的网格化派单系统进行数据交互,异常用户由静安区城运派单至街道,信息再流转到居民区干部手中,由专人上门核实,用心守护独居老人安享晚年。
上海静安“一屏”观全域(央广网记者 冯丽 摄)“上海静安聚焦夯实治理基座、聚焦城运平台建设、聚焦应用优化升级,深入推进‘一网统管’建设。”静安区数据局局长、区城运中心主任、区政务服务中心主任谢志彬说。
从一块智能水表守护独居老人,到一块屏助力市民游客在南京西路“席地而坐”,再到“12345”市民服务热线智能分析系统发现“沉没的少数”,这座“人民之城”率先实现“一屏观天下、一网管全城”。
今年是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提出5周年。5年来,“一网通办”与“一网统管”如同鸟之两翼、车之两轮,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共同赋能上海从治理走向“智”理。
上海精心织密的“两张网”,“网”里藏着上海速度,“网”外蕴含着城市温度,在服务市民百姓,管好“天上地下”,探索城市治理现代化新路的过程中,护佑着超大城市井然有序、欣欣向荣。
【编辑:李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