揉抟抻拉 细如银丝(工匠绝活)

发布时间:2024-12-06 04:13:00 来源: sp20241206

  【绝活看点】

  100克的面团,经拉面匠人韩玉龙揉、抟、抻、拉,化作缕缕“银丝”,直径2毫米的针孔,可以穿过46根。从业26年,他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青海高原工匠”等荣誉。

  

  见到韩玉龙(见图,李玉峰摄)时,他正在向观众展示拉面绝活,只见他双手上下翻飞,100克面团化作缕缕“银丝”,引得观众叫好。

  1979年,韩玉龙出生于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这里平均海拔超过2600米,“八山一水一分川”,自然环境恶劣。上世纪80年代起,凭着拉面手艺,当地人成批赶赴厦门、广州等地开办拉面馆,一碗面成了“脱贫面”“致富面”。

  18岁那年,韩玉龙来到厦门一家拉面馆打工。洗菜、刷碗、跑堂,店里的工作韩玉龙干了个遍,他还是最想成为一名拉面师傅。于是一有时间,他就帮着做些和面、揉面等体力活,不断锤炼相关的手法技艺。

  韩玉龙抓起一把面粉,双掌合十旋转,面粉顺着掌纹,道道分明,“面粉不能太细腻,否则拉出的面不筋道。”他边说边把面粉堆成尖。“咚!”双手重重地拍在案板上,面粉堆明显地塌下来,“这可以减少面粉空隙,让它更瓷实,和面加水时,不会被水冲走。”

  “天气再冷,也得用凉水,面的延展性才更好。”韩玉龙两手在案板上来回揉搓,直至面粉变成黄豆大小的面团。“这叫‘打穗子’,‘穗子’大小越均匀,面团越光滑,拉面越不易断。”之后,他把“穗子”聚拢,右手攥拳,用力抟面,为的是把面团压紧实,拉面更筋道。由于长年保持相同的动作,他右手的手背磨出了厚厚一层茧子。

  醒面后,韩玉龙揪下一块面剂子,不多不少正好100克,无数次的重复让他的手成了精准的秤。他将面拉成长条,两端对齐,拎起一甩,借助惯性,面条拧成“麻花”。“‘遛条’能让面更光滑、筋道。”接下来便是对折、抻拉、对折、再抻拉的过程。伴着“啪”的一声,拉面轻磕案板,面粉簌簌抖落,细如银丝的拉面便呈现在眼前。

  刚接触拉面时,面条常常一端细,另一端却粗得煮不熟,“原因是左右手出力不匀称。”为了练好这门手艺,从早到晚,在后厨里,韩玉龙不停地抻拉面条,感受细微的变化,常常累得满头大汗。

  “没有巧办法,只有笨功夫。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就是不简单,平凡的事天天做就是不平凡。”韩玉龙感慨。2019年,韩玉龙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20年4月,在青海省举办的全省首届拉面行业技能竞赛中,他荣获拉面成品一等奖。2022年,他又被评为“全国劳务品牌形象代言人”。

  近年来,为了传承手艺,他积极开设线上课程,传授拉面技巧。如今,韩玉龙手把手教过的200多名学生已把拉面店开到全国各地。2021年,他牵头成立了“韩玉龙拉面创新工作室”,他和成员们研制出了水果面、黑枸杞面等创新产品。“希望青海拉面这块招牌越擦越亮,越走越远。”韩玉龙说。

  《 人民日报 》( 2023年11月28日 06 版)

(责编:牛镛、岳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