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政策“供给” 释放人才效能

发布时间:2024-12-16 05:16:40 来源: sp20241216

  “农科院的科研环境和氛围都很好,不仅为我提供了科研启动经费,还帮助解决了生活后顾之忧。”广西农业科学院亚热带特色水果质量安全控制重点实验室博士孟开开说。

  2023年4月,她从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出站后,通过广西高层次人才特殊引才机制,来到亚热带作物研究所,从事种质资源创新利用、联合多组学数据挖掘、广西特色水果优异性状相关的功能基因等研究工作。

  有了干事创业的舞台和良好条件,孟开开很快就进入了角色,与科研团队全身心投入到菠萝蜜遗传背景调查、转录组测序、单细胞测序,目前已经取得了新发现。

  科研单位与人才“双向奔赴”的背后,更加积极有效的人才政策是重要“推手”。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把人才发展作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制定出台一系列“含金量”高的创新人才引育文件,构建更加完整的政策链条、更加完善的政策体系,推动形成人才发展比较优势,不断提高人才在高质量发展中的引领力、支撑力、贡献度。

  背靠大西南,毗邻粤港澳,通衢东南亚,是广西的独特区位优势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自治区党委审时度势,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桂战略,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加快打造区域性人才集聚区和面向东盟的国际人才高地。自治区党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强化人才引育工作的系统谋划和总体布局,制定实施广西高层次人才集聚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印发《自治区人才计划优化整合方案》,构建起“杰出人才—领军人才—青年人才”梯次衔接、层次分明、保障有力的自治区重大人才项目体系。

  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广西对标国家梯次推进高水平人才高地和吸引集聚人才平台建设的战略布局,扎实推进自治区“1+N”人才发展示范区建设,设立规模约6.5亿元/年的自治区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加大高层次和关键领域人才“引育管用服”支持保障力度,开辟具有广西特色的人才发展“赛道”。

  在自治区的一次国际线上引智座谈会上,不少国外专家称他们很愿意到广西转化科技成果,但申报科技计划项目有难度,找平台转化成果相当耗费精力,希望有更宽松、更便捷的通道让高端创新资源集聚。

  为此,广西启动实施“带土移植”人才引育计划,将高端人才连同其团队、项目、平台和研发技术等创新要素整体打包引入,鼓励和支持当地用人单位通过申报广西揭榜制项目(技术攻关类和成果转化类),与国内外科技人才团队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鼓励和支持广西用人单位自行引进国内外科技人才团队。“这一计划不仅优化整合了政策、团队、项目、技术、资金等要素,推动人才技术和项目有效对接,还加快了人才效能的极大释放,提升人才集聚对科技发展的促进作用。”自治区科技厅外国专家局负责人说。

  来自越南的谭玉清博士,是防城港市外国高端人才,也是该市首个通过“东盟杰青来华入桂工作计划”引进的青年科学家。2022年8月,由他向自治区科技厅申请获批立项的《“中国—东盟数字化供应链”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正式签约入驻启迪之星(中国·东兴)沿边跨境孵化基地的入孵企业东兴明白跨境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得益于孵化基地提供的全方位、一站式的资源支持,今年7月,项目顺利结题并验收,为促进东盟电子商务合作共赢迈出了新步伐。“我们已累计引入5名外籍高层次人才,成立了‘专家工作站’,并与浙江大学合作共建‘中国—东盟供应链数字化创新基地’,为东盟跨境电商创新技术赋能供应链方面注入科技创新动能。”东兴明白跨境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翁德义说。

  为吸引更多东盟各国杰出青年人才来华开展科技创新合作,广西专门设立东盟人才专项——“东盟杰出青年科学家来华入桂工作项目”,建立完善吸引东盟科技人才的政策措施和管理制度。目前,已批复接收东盟及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青年科技人才71人次。

  与此同时,聚焦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等重大战略和重大开放平台,制定促进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人才集聚、支持金融人才发展等系列政策文件,加大靶向引才引智力度。

  前不久,南宁市第100家青年人才驿站正式揭牌。作为该市为人才量身定制的民生项目,不仅可为来邕求职就业的应届高校毕业生提供每人最长7天的免费住宿,同时还提供人才政策解读、岗位推介等综合服务,深受青年人才欢迎。

  “青年人才驿站就是我在南宁的第一个‘家’。”清华大学2023年应届毕业生邱祎璠,在免费入住青年人才驿站6天后,租到了满意的住房,顺利开启邕城新生活。

  目前,青年人才驿站已累计接待2278名高校毕业生入住,其中1650人留在南宁就业。

  安居保障、生活便捷、子女入学……针对人才普遍关心的“关键小事”,广西除了实施看得见的人才政策,还努力打造“看不见”的人才发展环境。依托数字化、信息化技术优化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构建充分体现知识产权、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落实股权激励、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等措施,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接下来,我们将不断完善人才服务机制,着力营造尊重人才、求贤若渴的社会环境,公正平等、竞争择优的制度环境,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工作环境,待遇适当、保障有力的生活环境。”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

(责编:薄晨棣、梁秋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