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13 05:17:05 来源: sp20241213
走向破产的小微企业就没救了吗?法院如何通过司法途径帮企业脱困?
记者日前从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浦东法院”)、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上海三中院”)两家法院了解到,当前,在破产案件审理中,法院均秉持着“积极拯救危困企业”的原则,小微企业主们也付出努力,能经营下去的,尽量“不破产”。
贷款只是暂时还不上,为啥要急着破产
上海浦东的M桃业合作社和M农产品专业合作社都是老板姚某开的。两家合作社原本生意兴隆,以浦东特色的水蜜桃、翠冠梨等水果、蔬菜种植为主营业务。
东西卖得好,姚某就想着再做些扩张,多购入一些农业设施、再多租上一些土地,把产业做大、做强。为此,他向一家小额贷款公司贷款发展。
2020年开始,合作社的水果、蔬菜种植陷入困境,特别是2022年后,合作社无法开展蔬菜种植及果树日常养护、授粉、嫁接、施肥等培育工作,严重影响果蔬产量与质量,进而导致资金链断裂,陷入偿债危机。
2023年7月,前述小额贷款公司向浦东法院申请将M桃业合作社、M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进行破产清算,以偿还350万元贷款。
但实际上,从2023年下半年开始,合作社的生意有了明显的反弹。两家合作社名下无固定资产,其300亩种植用地是向村集体租借的,土地上种植的果蔬七八月份正好即将成熟上市,预计能产生30万元的收入。这种时候,进入破产清算,老板姚某不甘心,债权人小额贷款公司实际也得不到什么好处。
浦东法院办案法官告诉记者,姚某表达了强烈的继续经营的愿望,且其合作社已有相当规模和较为固定的客户群体,“他有信心、有能力弥补前期遭受的损失,但需要偿债宽限期”。
实际上,M合作社即便进入破产程序,其“资产”果树也变现困难,不懂种植的小额贷款公司一方面管不了300亩地的养护,另一方面也没有渠道销售果蔬。最终,在法官的调解下,双方达成和解,债权人收到首期27万元还款后当即撤回破产清算申请。
“专精特新”企业从破产到重整
农业企业有困难要克服,从事生物医药生产与研发的“专精特新”企业也会遇到困难。
一家设立于2005年从事生物医药生产与研发的企业,曾获得上海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证。该公司由于为关联企业提供多笔担保而引发数起破产清算诉讼,债务逾25亿元。公司名下有10余幢厂房,以及肿瘤早期筛查和诊断抗体芯片试剂盒等几十项专利,资产评估价值2.45亿元,产品仍具有市场价值和一定商誉。
依债权人的申请,上海三中院裁定受理该公司破产清算,并指定一家律师事务所担任管理人。
审理中法庭发现,该公司欠付近百名职工工资900多万元,社保及公积金也没有按时缴纳,造成职工就医住院成本增加,职工子女入学也受到影响,部分职工购房办理贷款遇阻,职工情绪极不稳定,种种民生问题的解决迫在眉睫。
但该公司部分物业仍有每季度租金收入逾百万元。因此,破产管理人制定提前清偿职工债权方案,收取租金优先支付被拖欠的社保、公积金以及职工部分工资。
在法官的建议下,前述案件由原本的破产清算转为重整案件。破产管理人启动重整程序,经公开招募,一家从事生物医药的同行业上市公司成为重整投资人,重整计划草案将涉案公司厂房与配套办公设备以及无形资产等整体出售给投资人新设立的公司,以出售所得价款2.45亿元清偿债务。
上海三中院副院长俞秋玮介绍,“破产转重组”既保存了生物医药资产的营运价值,又能在不影响担保债权人利益的情况下,及时先行解决欠薪问题,保存了科技类小微企业的价值。
用未来经营收入偿债,酒店的运营价值保住了
受新冠疫情影响,设立于2018年的某酒店管理公司在2020年陷入经营困境。
2015年至2019年期间,这家公司与上百户小业主签署了长期租赁协议。由于酒店经营困难,小业主们未能如期收到租金,诉至法院且强制执行无果后,对酒店申请破产清算。
经调查,酒店对外欠付小业主的租金总额近500万元,除拥有商铺物业运营权外,无其他可变价资产。酒店一旦宣告破产,上百户小业主与之签署的租赁合同就无法继续履行,投入物业的改造和装修费也相当于打了水漂。而实际上,这家酒店仍有经营价值,实际运营方也愿意继续承租经营酒店。于是,法院和破产管理人积极引导各方和解,和解协议草案约定继续履行与小业主长租协议以及与酒店实际经营方租赁合同,以酒店未来租金收入清偿债务。
2023年5月,该案件转入和解程序。经进一步商谈,股东还同意对酒店以未来经营收入仍无法清偿的债务承担一般保证责任。按照和解协议草案,普通债权清偿率可提升至100%。最终,经债权人会议表决,和解协议草案高票通过。
俞秋玮介绍说,得益于破产法和解制度,上百户小业主租赁合同得以继续履行,既保存了酒店的运营价值,又避免了前期精装修投入在破产清算程序中归零,大幅提升了清偿率,维护了全体债权人利益。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烨捷 魏其濛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田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