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6 05:29:59 来源: sp20241126
找到发力点、瞄准创新点、聚焦薄弱点,在重点领域深耕细作,以点聚能、以面布势
在北京,遇上“瓦蓝瓦蓝”的天空,已成为常态。遥想10年前,公布的2014年中国空气质量最差10个城市,京津冀区域占8个。一些人甚至认为,治理大气污染,“不花三五十年是不可能改变的事”。
改变,出人意料。2023年监测数据显示,京津冀地区的细颗粒物平均浓度较2014年下降57.3%;北京PM2.5优良天数占比达九成,PM2.5最长连续优良天数达到了192天。为什么能实现这种变化?靠一个城市、一个地方单打独斗,显然做不到。正因坚持点面结合、系统治理,联防联控联治,京津冀啃下生态治理“硬骨头”,实现了蓝天常在、空气常新。
京津冀协同发展,平衡点和面的关系是其中要义。“既抓重要问题、重要任务、重要试点,又抓关键主体、关键环节、关键节点,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深邃思考中,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面中有点”“以点带面”“点面共进”。
协同发展是整体推进的过程,必须注重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注重抓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10年前的北京,正经历“成长的烦恼”,“人口总量将在一两年内达到城市承载能力的‘天花板’”。破局,该如何突围?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区两个新城,形成北京新的“两翼”,是城市发展的一种新选择。春暖花开,记者探访两地。中央企业在雄安新区设立子公司及各类分支机构200多家,北京市级机关两批集中搬迁至城市副中心的工作顺利收官,61家北京市属国企及下属企业实现城市副中心落户。“两翼”犹如棋之“两眼”,关键处落子,一盘棋皆活。这是重要的方法论,也为区域发展拓展了新空间。
协同发展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在全局谋划好,又要找准切入点、着力点。这就得讲究方式方法,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复兴号高铁风驰电掣,从北京大兴机场站至雄安新区,最快只需19分钟。10年来,三地不断织密交通网,连点成线,织线成面。如今,以区域交通一体化为支撑,环京地区通勤圈、京津雄功能圈、节点城市产业圈正加速成形,区域融合度越来越高。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实践说明,找到发力点、瞄准创新点、聚焦薄弱点,在重点领域深耕细作,以点聚能、以面布势,就能带动整体发展水平跃升。
在发展空间中,点与面的关系是相对的。倘若把视线拉开,在全国发展版图中理解点与面,不难发现: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如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面”中的一个个“点”,既有自身的功能定位,彼此也在错位发展、联动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努力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面向未来,仍需进一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在能级提升、空间提质、领域突破、机制创新等方面持续发力、锐意进取。
京津冀协同发展,每一天都在焕新,每一步都在向前。坚信动力在协同、未来在协同,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铆足干劲拼到底,攻坚克难、勇毅前行,我们脚下的这条大道一定会越走越宽广。
(作者为本报北京分社记者)
(本系列评论到此结束)
《 人民日报 》( 2024年03月25日 05 版)
相关新闻:
谋划到位,实干到底
变“势能之差”为“动能之和”
在动态平衡中精准发力
良性互动,美美与共
实现更高维度的合作共赢
擦亮历史文化名片
紧盯急难愁盼,增进民生福祉
(责编:牛镛、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