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信心 稳预期 促发展|产业和生态为翼 茂名如何遨游“新蓝海”?

发布时间:2025-01-10 11:30:35 来源: sp20250110

  【开栏语】

  中国是海洋大国。广东是海洋大省,拥有全国最长的大陆海岸线,以及分布在广阔海域上的1963个岛屿。

  202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视察时作出重要指示,要加强陆海统筹、山海互济,强化港产城整体布局,加强海洋生态保护,全面建设海洋强省。6月召开的广东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强调,要全面推进海洋强省建设,在打造海上新广东上取得新突破。

  沿着领袖嘱托的蔚蓝坐标,满载勇立潮头的信心荣光,今年以来,广东各地开辟出一条又一条向海图强、依海而兴的“航线”,共同鼓起落实海洋强省战略的“风帆”,为广东高质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增添“蓝色动力”。

  为了深入展现新时代“海上新广东”故事,更好地强信心、稳预期、促发展,10月30日至11月5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广东省委网信办主办、南方新闻网承办的“向海图强看广东”大型网络主题宣传活动联合100多名中央和省市重点网络媒体记者以及相关海洋经济领域专家学者、知名网络达人、自媒体创作者等,分东、西、中三条线路探访调研广东14个沿海城市。南方日报、南方网、南方+、粤学习客户端即日起推出“强信心 稳预期 促发展”系列报道之“向海图强·广东观察”,敬请垂注。

  从荒滩野渡到世界级港口,从“一张白纸”到零碳产业园,从荒山野岭到秀丽如画……茂名聚焦“海洋”这个最大优势,加快建设现代化港口,大力发展临港产业和海洋新兴产业。近年来,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城市群、海南自贸区三大国家战略交汇处的茂名,向海而兴,岸边一批批重大项目正提档加速,清洁能源规模不断做大,生态环境持续变美,昔日“油城”变“绿城”,在向海而兴之路上一路领跑。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使命呼唤新担当。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全面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茂名紧抓全省海洋经济发展的有利机遇,全力做好零碳产业园区、滨海旅游、文旅融合等几篇大文章,坚持向海而兴、向海图强,推动茂名海洋经济走在全省前列。

  千亿级临港产业积厚成器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成群结队的工人从博贺港新港区涌出,奔向市区、城镇、集市。过去数年间,茂名部分滩涂变成港口、产业园,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从一片空地到建筑群拔地而起,港口是茂名向海而兴的原点。2019年,博贺新港区正式开港,拉开了现代临港产业快速发展的序幕。博贺新港区释放出巨大的活力,人流、物流、资金流急速集聚在茂名,推动绿色化工、氢能等产业链条延伸,按下临港产业建设的“加速键”。

  2019年9月,采用霍尼韦尔UOP新一代丙烷脱氢技术的东华能源烷烃综合利用项目签约落户茂名。2020年3月,东华能源烷烃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破土动工,掀开了茂名建设世界级绿色化工与氢能产业基地的序幕;2022年6月,茂名新材料丙烯腈产业链项目启动,标志着烷烃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链“往下走”取得实质性突破;2023年6月,总投资300.4亿元的茂名石化升级改造项目获批纳入国家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引领石化产业加速绿色转型……

  东华能源烷烃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丙烯腈项目、世界500强丰益国际益海嘉里(茂名)项目、道道全年产100万吨食用油综合加工项目、粤西LNG等重点项目纷纷抢滩,聚拢在港口周边落地,使临港产业集聚效应日益明显。

  在茂名滨海新区东端吉达港区腹地,这里正在建设“绿色化工和氢能产业园”。园内的东华能源(茂名)烷烃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全面投产后预计每年将带来约50万吨的氢气产能。近期,随着新能源技术在这里投入应用,与石化产业耦合发展,茂名将开启绿色化工与氢能千亿级产业集群从“低碳”到“零碳”的探索之路。

  对传统石化产业节能降碳改造,发展绿色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成为茂名向海而兴的密码。

  依托优势产业形成“榕树效应”,推动向海而兴高质量发展。茂名以绿色化工产业为核心,以仓储物流产业为支撑,以现代渔业为载体,以滨海旅游产业为特色,致力打造五大产业集聚区,发展千亿级的临港产业。

  目前,茂名全力以赴确保东华能源项目一期(I)年底建成顺利投产;围绕东华能源、广州工控等“链主”企业,开展敲门招商、精准招商;加快推进博贺渔港经济区项目建设、博贺渔港升级改造,打造独具“渔港风韵+渔村风情+鱼鲜风味+渔民风采”的滨海走廊。

  绘就滨海旅游的诗与远方

  站在疍家墟远望,各种红墙泥瓦房错落有致,俚人塔寨和城楼充满韵味,俚街、臭皮匠博物馆、塘霞客厅等建筑,静静地陪伴着村前的山峦叠翠。顺着村道一路往前,生态摄影基地正在建设中,对面碧海银沙喜迎来四方来客。村道终点是晏镜岭,栈道伴着悠悠童子湾,晓看天色暮看云。

  过去两年里,茂名充分利用晏镜岭得天独厚的滨海生态资源,深度挖掘海洋文化底蕴,传承好心、俚族、疍家、渔商等文化,引入美食、文创、民宿等多种业态,在推动塘霞村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的基础上,打造渔、工、文、旅结合的乡村振兴新样板——疍家墟。目前,疍家墟创造200多个就业岗位,塘霞村和周边村落部分村民实现就近就业,塘霞村村民人均年收入有望从1.7万元提高到2.2万元,村集体每年收入约100万元。

  在疍家墟沿着滨海绿道海岸带一路向前,中国第一滩碧海银沙上,“拖地网”的传统渔民劳动场景日日上演。在湿地公园,鹭鸟成群,栈道和红树林形成的独特的“海上森林”景观。在童子湾,夕阳下海岸鎏金,千船泊湾……南海旅游岛上无处不充满诗意。

  2022年8月15日,广东滨海旅游公路茂名先行段率先开放通车。茂名先行段全长18.65公里,将莲头岭风景区、放鸡岛旅游度假区、浪漫海岸、中国第一滩、南海旅游岛等滨海风景带串珠成链,形成一个交通便捷的环湾滨海旅游圈。在这里,既能欣赏渔港风情和沿线的田园风光,也能欣赏碧海与蓝天,拥抱阳光与海风。

  不仅是景观看点多,人文亮点也丰富。疍家墟、塘霞俚街、南海开渔节三大地理标志塑造茂名滨海旅游的文化名片,冼夫人文化、潘茂名文化、海洋文化、演艺文化等在这里交汇相融。

  《茂名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十四五”发展规划》明确,“十四五”期间,茂名将依托滨海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整合滨海旅游公路沿线的冼夫人故里、明月港湾、歌美海景区、动感沙滩、浪漫海岸、丝路古港、欢乐海岛、晏镜岭-童子湾休闲海湾、莲头渔乡等九大滨海旅游项目,将茂名打造成国内一流的滨海度假旅游目的地。

  滨海度假旅游从概念变成现实,从规划走向运营,从运营走向蒸蒸日上,日新月异的背后正是茂名乡村振兴“一四五”工作机制。“一套流程体系”即“策划—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管理”。“四大要素”包括产业筑基、文化铸魂、风貌塑形、功能强村。“五项工作”是做强基层党建、做优生态环境、做细群众工作、做好人才支撑、做实保障措施。

  疍家墟发展就是茂名乡村振兴“一四五”工作机制的生动实践。当前,茂名把“一四五”工作机制贯穿到乡村振兴工作中,深化正在实施的“百墟千村振兴计划”,抓紧油城墟、疍家墟、窦州墟、高凉墟、橘州墟5个样板墟和6个示范群建设,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

  纵观全域,茂名串联周边景点,整合特色资源,以文旅融合促进全域旅游开发,高标准建设精品滨海旅游景区,正为城市发展注入蓬勃生机。

  打造揽山观海摄影天堂

  随着疍家墟惊艳亮相,南海旅游岛碧海蓝天、红树林白鹭、滩涂湿地、潮起潮落……一个个优质资源走到前台。立足资源禀赋优势和发展实际,茂名打造中国疍家文化摄影基地,聚焦海边摄影旅游、深耕特色民宿产业、打好“看海摄海”招牌,让海边摄影成为乡村振兴“流量密码”。

  作为茂名滨海旅游资源的集中承载区和打造南中国文旅康养度假基地的主要平台,具有独特自然景观与丰富生态资源的水东湾新城,有足够的底气成为摄影爱好者最喜爱的摄影天堂。

  茂名通过打造中国疍家文化摄影基地等项目,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以“小切口”撬动大变化,变“美丽风景”为“美丽经济”,不但能让村民渔民更好分享发展成果,也把景区的无效流量变成了八方来客,实现商业变现的价值。

  日前,茂名市印发了《茂名市促进摄影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更为打造中国疍家文化摄影基地打上一支“强心针”。方案提出,以创建“中国摄影创作基地”“中国摄影之乡”为目标,推动摄影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方案也明确了围绕打造中国疍家文化摄影基地,重点推出南海旅游岛(卅里疍家文化长廊、疍家水东湾、金色童子湾)、放鸡岛、浪漫海岸等风光摄影产品等细节。

  “正在引导村民建设民宿,加快产业融合。”华侨城集团相关负责人说,摄影爱好者作为“深度游”的优质旅游人群,会拉动本地消费。目前,疍家墟已经建设有多栋民宿共200间房间,随着打造摄影基地的消息传出,市场充满信心,民宿房间数量还在不断增多。

  站在新的起点,锚定新的目标,茂名按照省委“1310”具体部署,坚持向海而兴,推动高质量发展。未来,茂名发挥临海优势,建设零碳工业园,发展以南海旅游岛为牵引的全域旅游,加快打造特色鲜明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书写更加精彩的蓝色乐章。

  总策划:侯小军

  总统筹:金强 张纯青

  策   划:李琳 袁佩如 朱景

  采   写:羊城晚报记者 全良波

  执   行:苏若倩 韩薇 曾文宇 欧文恒 刘玉倩 张涵青

  设   计:李江锐 张琪达 杨晨悦 汪婉莹

  校   对:陈学德

  南方网 羊城晚报联合出品

【编辑:陈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