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7 10:21:08 来源: sp20250107
刚刚过去的暑期,上海文旅市场热潮涌动。
戴上扩展现实(XR)眼镜,眼看桃花飘落,耳听越剧响起,只见黛玉挑着花篮缓缓走来,一边吟唱一边葬花;走进亚洲首个8K投影沉浸式体验项目“深空未来”,藏于维也纳的名画《巴别塔》变幻为3D艺术空间,原画中比指甲还小的人物被放大到真人大小,仿佛触手可及……在数字技术的赋能下,沉浸式文旅正成为上海新消费的增长点。
数字技术提供沉浸式体验
在数字化浪潮下,虚拟现实(VR)技术正与传统文旅产业深度结合并加速应用,丰富了游客体验。沉浸式体感仿真技术搭配可穿戴设备,可以使人在虚拟场景中与人或物互动,让游客“身临其境”。
作为沉浸式文旅典型场景,上海戏剧学院出品的沉浸式戏曲《黛玉葬花》将虚拟的越剧表演与真实的舞台装置有机结合并叠加显示。通过XR眼镜等设备,观众可以在徜徉大观园的过程中欣赏《游园》《闭门羹》等越剧表演片段,从过去的“看”黛玉葬花转变为“陪”黛玉葬花。
位于上海南京西路的X-META机遇时空元宇宙主题乐园同样打造了一个沉浸式文旅典型场景——元宇宙剧场。借助VR头显、体感反馈等元宇宙产业技术成果,该乐园让游客轻松“穿越”千年历史,打通剧里和剧外的“壁垒”。
上海豫园灯会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物理空间有限,但通过AR互动+数字人技术,上海豫园将灯会搬入元宇宙,让更多人能跨越时空随时赏灯、祈福。
除了VR技术,沉浸式文旅场景也离不开8K超高清视频技术的助力。利用这种技术,沉浸式文旅场景中的画面能够得到更加清晰的呈现。
比如,“深空未来”沉浸式项目将超大屏8K投影应用于三维立体空间,可以精准呈现名画《最后的晚餐》每平方毫米的微小细节,让游客仿佛来到15世纪末期意大利米兰的圣玛丽亚修道院,从画作的“旁观者”变为“画中人”。
“数字赋能增加了文旅服务的智能化、趣味性和互动性。”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副研究员熊竞说。
融合数字技术的文旅项目可以让游客脱离被动接受的讲解、走马观花式的打卡,转为主动探索、沉浸体验,从而开启一场前所未有、充满魅力的文化之旅。
政策推动文旅转入新赛道
上海文旅产业正主动拥抱数字化浪潮和新技术革命。2023年6月,上海在全国率先发布《上海市打造文旅元宇宙新赛道行动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更好激发创新活力,助力文旅行业主体切入元宇宙文旅场景新赛道。
《行动方案》提到,鼓励博物馆、美术馆等文博场馆和商业街区使用XR、裸眼3D、全息投影、数字光影等虚拟现实技术和球(环)幕、智能感知等装备设备,打造虚实交互的沉浸式文旅体验空间。
上海市徐汇区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胡弢说,《行动方案》发布一年多来,上海在元宇宙场景探索、产业建设、企业发展及科研等方面均位居全国前列,计划在今年底前推出10个以上文旅元宇宙创新示范项目,到2025年上海文旅元宇宙产业规模将力争突破500亿元,形成30个以上的创新示范应用场景。
早在2021年,《上海市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十四五”规划》中就提到加快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等文旅场馆数字化改造。上海市文旅局今年印发的《上海市推动文化和旅游领域设备更新行动计划(2024—2027)》中还提到,要推动优质文旅企事业单位围绕元宇宙内容、存算、传输和终端等技术层面更新一批设备,降低文旅元宇宙场景构建、运营成本。
随着更多元、更丰富的沉浸式文旅场景不断落地,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上海样本”正在加速形成。(肖钰周 王春)
(责编:梁秋坪、马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