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时评】奏响文化传承的“运河谣” 让古老大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

发布时间:2024-12-27 20:01:56 来源: sp20241227

  十年前的今天(6月22日),蜿蜒流淌3200多公里、跨越2500多年的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古老运河迎来了又一个属于它的高光时刻。如今,站在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的重要时间节点,眺望生机勃勃、惠泽八方、绽放新韵的大运河,我们心中激荡起的有喜悦,更有豪情和自信。

  “一条大运河,半部中国史”。作为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流,这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是古代中国人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它见证了历史的变迁与文化的交流交融,为璀璨的中华文明和绵延不绝的民族血脉注入万千气韵。

  千年运河,十年蝶变。十年间,运河沿线多座城市连续多年进行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修缮古老航道,改善沿线生态环境,2022年4月更是实现百年来首次全线水流贯通。同时,我们对大运河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转化和呈现也不曾放慢脚步:运河考古工作持续推进,一座座运河遗址得到保护和展示,北京大运河博物馆等运河文化新地标拔地而起,吴桥杂技等非遗被更多看见,“非遗+旅游”等新业态加速发展……

  在国家顶层设计和沿线各城市的协同努力下,大运河串珠成链,正成为中国大地上一条闪亮的生态景观带、文旅资源带和文化创意长廊。它以自己的方式默默荫泽后人,带来持久的滋养,并向世界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提供遗产传承保护的中国智慧与力量。

  保护大运河,就是赓续我们的精神血脉。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往开来,把大运河这篇文章做好,我们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合作交流机制,更好汇聚大运河沿线地区的保护力量和资源,让大运河保护利用更有力。同时,我们要自觉成为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的“行动派”,深入挖掘大运河的丰富文化内涵,讲好大运河故事,贴合文旅消费的新需求新趋势,发展多样业态,让更多人共享大运河保护传承成果,让文化遗存更好融入现代生活,共同奏响文化传承的“运河谣”,让大运河的涛声在新时代里更加响亮。(央广网特约评论员 莫洁) 【编辑:何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