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地变绿圃 踏访兴安岭里的苗木“幼儿园”

发布时间:2024-12-01 07:06:15 来源: sp20241201

   中新网 内蒙古大兴安岭11月6日电 题:荒地变绿圃 踏访兴安岭里的苗木“幼儿园”

  作者 张玮 涂艳玲

  进入11月,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陆续迎来降雪,伊图里河生态功能区的温室大棚中,郁郁葱葱的苗木焕发着勃勃生机。

  大其拉哈林场(中心苗圃)党支部书记王超边忙乎边告诉记者:“今年是大其拉哈林场建成的第3年,也是实现伊图里河林业有限公司造林用苗自给自足的一年,这几天干部职工们忙着越冬苗木栽培,为来年种苗培育做足准备。”

  王超说,今年林场完成苗木培育360万株,只春季就完成苗木育苗170万株,成活率达到95%以上,为造林绿化提供了基础保障。

图为林业职工在温室大棚内育苗。 伊图里河林业有限公司供图

  对大其拉哈林场的林业职工来说,这座苗圃就像一所幼儿园,“园长”和各位“老师”精心看护着这些小幼苗茁壮成长。

  50岁的冷雪江是“幼儿园”里的“老教师”,他参与了大其拉哈林场苗圃基地的规划、建设、发展、生产的全过程。

  冷雪江清晰地记得,2020年4月,他接到调令到大其拉哈林场工作,33年工作在林区一线的他,报到后的第一个任务就是筹建伊图里河生态功能区的第一个苗圃基地。

  “最初筹建的465亩苗圃基地都是拆迁旧址和荒地,满地的生活垃圾和石块砖头。”冷雪江回忆,每天早晨7点,大家拿着夹子、袋子到苗圃基地清理生活垃圾。“大石块我们就得一块块用手搬,一天下来,累得腰都直不起来,线手套都磨破了。”

  即使如此,大家依然满怀绿色希望,“等到满地树苗翠绿时,咱们举杯庆功!”

图为林业工人开展苗木防寒防冻工作。 伊图里河林业有限公司供图

  仅用了10天时间,大家清理垃圾200余车,为开垦荒地、改土增肥争取了时间。从圃地的筹建规模、种苗选择到设备安装、苗木培育、交通运输,一气呵成。

  “第一个苗圃在重重困难和大家的不懈努力下建成。”冷雪江说。

  整地、灌杯、移栽、浇水、施肥、喷药、换床……当年购买的裸根苗灌杯后,在大家的精心培育和照顾下,成活率达到80%。

  “那时候就觉得时间不够用,舍不得离开苗圃基地。它就像我们亲手养大的孩子。”冷雪江感慨道。

图为林业工人安装大棚移动喷灌机。 伊图里河林业有限公司供图

  “80后”的尤嘉现任中心苗圃的副主任兼技术员,以前从事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森林病虫害监测预报的他,每天都和苗木打交道。尤嘉皮肤黝黑,话语不多,每天着一身迷彩服忙碌在苗圃基地,时时关注种苗的生长和变化。他说:“苗圃是我第二个家,照顾它们要像对待孩子一样有耐心细致。”

  去年大批的幼苗发黄,急得尤嘉像热锅上的蚂蚁,几天吃不香、睡不着,不分昼夜地查找幼苗发病原因,仔细观察幼苗变化。

  “查阅大量信息资料、请教专家、咨询同行……多亏及时准确地用药和防治,发黄的幼苗才一天天转绿,我们悬着的心才放下。”尤嘉说。

图为王超(左一)、冷雪江(左二)在大棚内听苗木专家讲解育苗常识。 伊图里河林业有限公司供图

  伊图里河林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江介绍,如今的苗圃不断引用新品种、新设备、新技术,现已建成育苗大棚2栋,大棚云杉苗木培育量达到40万株,并全力打造现代化、智能化、数字化苗圃,保证种苗质量和上山苗木成活率。(完)

【编辑:田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