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壮乡风采展现在更多人面前”

发布时间:2024-12-05 10:10:48 来源: sp20241205

  两岸媒体人在南宁青秀山两岸青年助力乡村振兴移动平台——“南宁圆梦号”前合影。   主办方供图

  “在广西,我们看到了青山秀水,听见了壮族山歌,也了解到许多台湾人在这里创业发展的故事。我拍摄了一系列视频作品来记录此次壮美广西之行,希望用镜头把壮乡风采展现在更多人面前。”台湾自媒体人陈咏钦说。

  近日,2023两岸媒体壮美广西行活动圆满落幕。7天时间里,来自海峡两岸的20余名媒体记者和自媒体人先后到访南宁、百色、河池等地,并参与了第十九届桂台经贸文化合作论坛,共同探寻广西的壮美风光与璀璨文化,感受八桂大地的发展脉动。

  非遗文化全景体验

  铜鼓是流行于广西、云南等地的一种打击乐器和祭祀用品,迄今已有2700多年历史。在位于河池市东兰县的东兰民间铜鼓收藏馆,一场颇具民族特色的铜鼓舞表演正在进行——

  人群之中,年近六旬的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蒙胜文面朝铜鼓,慢下脚步。只见他张开双臂,咬住鼓边,靠牙齿提起重达20多公斤的铜鼓,跳跃起舞。精彩绝活,技惊四座。

  再次见到台湾朋友,蒙胜文很是兴奋。10多年前,他曾和乡亲们一起到台北、高雄、新竹等地进行了7场铜鼓舞表演。“台湾同胞对铜鼓和大陆的非遗文化非常感兴趣,当时有观众一连几天看了很多场,让我们很受鼓舞。”蒙胜文表示,台湾许多少数民族也有自己的特色舞蹈,期待能够和他们多交流,也欢迎台湾同胞来东兰体验铜鼓文化。

  除了铜鼓,绣球也是广西独具特色的文化符号。在百色市靖西市新靖镇旧州街,靖西壮族绣球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黄肖琴现场展示了绣球的制作技艺,并邀请两岸媒体记者亲手体验。

  绘画图案、手工绣花、填充缝合……小小绣球,对手艺与耐心有着极高的要求。黄肖琴介绍,绣球过去曾是壮族男女青年的定情信物,制作绣球也是每一个壮家女孩的“必修课”。随着时代发展,绣球被赋予了和平、友好、吉祥等更多美好的内涵,成为广受欢迎的伴手礼。“今天收了很多来自台湾的徒弟,希望他们可以多为靖西绣球代言。”黄肖琴笑着说。

  此行中,台湾自媒体人蔡如瑜体验了绣球的缝制过程,还学习敲击铜鼓演奏《水调歌头》。在她看来,通过传统民俗和非遗文化的体验活动,可以让两岸同胞产生更强的情感链接。“希望通过视频作品让更多人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她说。

  台胞助力山乡发展

  走进东兰县三石镇兰花文创产业园,台商陈振昌正精心为一盆蝴蝶兰造型。放置支架、调整花型、修枝固定……经他一番巧手,一盆造型精致的淡黄色蝴蝶兰呈现在两岸媒体人面前。

  “大家看,这一盆叫黄金美人,旁边的是鸿运财神,都有着很好的寓意。”陈振昌告诉记者,自己原本在邮局工作,因酷爱兰花,便自学栽培、护理、造型等技术,并加以改进和创新,成为了一名“半路出家”的花农。“2003年我从台湾来大陆观光兼考察兰花市场,这一看就回不去了。”

  20年间,陈振昌在陕西西安、江苏昆山等地先后做起了蝴蝶兰产业。几年前,他选择南下广西,将兰花培育技术和经验带到东兰,并兼职作当地一家兰花企业的技术总监。在陈振昌的帮助下,东兰基地培育出30多个兰花品种,产品销往中国各大城市,并出口到东盟国家。

  “广西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合兰花培育种植,目前我们正加紧和台湾花艺行业交流合作,希望引入更受欢迎的‘多花兰’品种,继续扩大广西的‘兰花版图’。”陈振昌说。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台商台企选择扎根广西,为这里的山乡发展作出贡献。在平果市,台企广西平果超能电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依托当地丰富优质的铝矿资源,研发生产手杖、拐杖、助行器等医疗康复产品,为当地创造了650个就业岗位,持续助力广西“大健康”产业的发展。

  “这款手杖产品具有定位功能,支持北斗系统和GPS系统,可以通过手机准确定位老人的位置。”该公司总经理、台商程海兴介绍,公司在大陆和台湾分别拥有近50人的研发团队,根据市场需求和反馈不断改进医疗康复器具产品。“目前大陆医疗康养需求不断扩大,我们正与多所高校合作,尝试结合AI、物联网等技术开发智慧医疗器械系统,努力为老龄用户营造便利的智能生活场景。”程海兴说。

  活动期间,两岸媒体人还受邀参与了第十九届桂台经贸文化合作论坛,与在桂发展的台青、台商代表进行了深入交流。“通过与台商对话,我发现广西在自然环境、地理区位和优惠政策上都有着独特的优势。”一名驻点大陆采访的台湾媒体记者表示,将结合此行所见所闻进行报道,让更多台湾民众了解广西真实的发展情况。

  桂台融合潜力无限

  “来来来,古早黑糖奶茶、澎湖花枝丸、特色糯米肠,台湾特色小吃走过不要错过!”

  这里不是台湾的六合夜市,而是位于南宁市青秀山景区的两岸青年助力乡村振兴移动平台——“南宁圆梦号”餐车。地道的台式小吃飘香四溢,吸引不少游客前来品尝。

  “这些小吃都是由青年台商在广西本地投资生产的,风味正宗,游客们都非常喜欢。”餐车老板、南宁市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副会长赖俊宏告诉记者,“南宁圆梦号”由南宁台商和当地政府共同打造,旨在为来南宁创业的台湾青年提供一个免费推介产品的平台,除了餐饮小吃之外,各类文创产品也可以进行展销。“目前我们年均收入约100万元,年底会按比例分配给供货的青年台商,支持他们在这里创业发展。”

  “这里的糯米肠、鸡肉肠就是我们在台湾吃到的味道,而且价格更便宜。”有台湾记者表示,“南宁圆梦号”的运营模式不仅能够支持当地台湾青年创业,而且可以通过美食、文创产品等,让大陆游客品尝到台湾风味,了解台湾的旅游特色,“期待可以在更多城市看到‘圆梦号’”。

  此次参访活动中,两岸媒体人还前往靖西龙邦口岸,了解广西特色的兴边新模式;来到“长寿之乡”巴马,探寻当地利用长寿文化实施现村振兴的各项举措;到访南宁横州中华茉莉园,采访台企依托特色农业打造系列文创产品的有关情况。

  “通过此次行程,我对桂台两地农业、文化等各领域的交流合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香港中评社助理记者蔡卓君表示,广西这片土地上还藏有很多文化瑰宝和发展机遇,期待更多台湾同胞来这里深耕发展。

(责编:杨虞波罗、李楠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