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守护家园一样守护好长城

发布时间:2024-12-16 07:28:13 来源: sp20241216

  北京八达岭长城一景。   本报记者 雷 声摄

  一砖一石,铭刻着历史和沧桑;蜿蜒万里,诉说着光辉和荣耀。长城,是中华民族勤劳与智慧的结晶,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

  1984年,邓小平、习仲勋等领导同志为首都一些单位发起的“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活动题词,激发了海内外中华儿女保护长城的热情。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长城文化价值发掘和文物遗产传承保护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指导推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坚韧不屈的爱国情怀”;

  “带动更多人了解长城、保护长城,把祖先留下的这份珍贵财富世世代代传下去”;

  “要做好长城文化价值发掘和文物遗产传承保护工作,弘扬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磅礴力量”;

  …………

  从“修旧如旧”的修缮保护,到对长城历史文化的发掘阐释,再到长城精神的代代传承,古老的文化瑰宝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保护好、传承好长城历史文化遗产

  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市延庆区八达岭镇石峡村的乡亲们回信时强调:“保护好、传承好这一历史文化遗产,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蜿蜒曲折、宏伟壮阔,作为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文化遗产,巍巍长城需要细细呵护。

  形如满弓扣箭而得名,山势雄奇富于变化,这里是位于北京市怀柔区八道河乡境内的箭扣长城。今年4月,箭扣长城五期保护修缮项目组开展考古工作,并于6月6日进场施工,实现了“边考古,边修缮”的无缝衔接。

  “长城修缮要随层、随坡、随弯、随旧、随残。”箭扣长城五期保护修缮项目负责人程永茂说。2004年就开始修缮长城的程永茂,总结了“五随”修缮法则。从黄花城、慕田峪、青龙峡、鹞子峪,到现在的箭扣长城,今年68岁的他最大的心愿是能一直参与修缮工作。

  “我们要下‘绣花功夫’,最大程度呈现长城的古朴沧桑之美。”程永茂介绍,长城修缮坚持“不改变文物原状”“最小干预”的原则,妥善保护好长城的历史环境风貌。

  近年来,《长城保护总体规划》印发,《长城维修工程施工规程》《关于进一步加强长城保护工作的通知》发布,长城文物保护修缮力度不断加大、保护协调机制不断完善,长城保护共识不断提升、长城保护传承不断深入。

  清理杂草、捡拾垃圾、劝阻游客不文明行为……作为延庆区长城保护员,八达岭镇石峡村村民梅景田每周至少5天上山义务巡查。生在长城下、长在长城下的梅景田,对长城有着不一样的感情。

  “它守着历史,我守着它。我们要像守护家园一样守护好长城。”梅景田说。2007年,在梅景田的带领下,石峡村村民组建了长城保护小组,如今全村80%的村民,都是长城保护志愿者。

  在全国各地,有7000多名像梅景田一样的长城保护员,用日复一日的努力,带领更多人一起加入保护长城的队伍,汇聚成保护长城的持久行动和坚定信念。

  技术的加入,让长城保护更加科学、精确。国家文物局、科技部依托敦煌研究院等建立的“国家古代壁画与土遗址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成我国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首座多场耦合环境模拟实验室,突破并掌握了包括锚固灌浆加固技术、夯筑支顶加固技术在内的一系列土质长城保护关键技术,为长城保护提供重要技术支撑。敦煌研究院研究员裴强强说,希望通过现场调查和研究试验,不断构建不同区域环境下长城营造工艺的技术指标体系,深化对长城建造智慧的认识。

  从京津冀到东北、再到西北……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张玉坤团队成员们背着各种仪器,对长城进行考察、测绘,用4年时间对明长城进行全线三维测量工作,建设了长城全线连续实景三维图像库,覆盖超6000千米的长城墙体和附属设施。“我们希望通过长城全线实景三维图像采集工程挖掘、还原一个真实的长城,从而让人们更好地认识、保护它。”团队成员李哲说。

  硬核科技提升了长城保护的效率和效果,增强了公众对长城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

  弘扬长城文化,讲好长城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弘扬长城文化,讲好长城故事”。长城横跨万里山河,贯通千年文脉,保护长城遗产,挖掘长城价值,一幅以长城为“轴”的文明赓续画卷,在神州大地徐徐铺展。

  傍晚时分,古稀之年的摄影师李生程与女儿拿着相机来到五里墩长城,望着巍峨的长城,找好角度,按下快门……

  李生程出生于陕西榆林安边镇五里墩长城下,上世纪80年代开始,靠着一双脚、几台相机,徒步数千公里,拍摄了万余张长城内外的照片。镜头下,长城从断裂到修复,长城脚下从黄沙漫漫到绿色绵延,长城边的村庄从以传统农业为生到发展起了现代农业。

  “活在长城脚下,为长城留下‘写真’,这是我的目标。”李生程说,为了保存自己记录长城40多年的资料,他筹建了陕北长城博物馆,“我想尽可能记录、保存长城每个时期的样子,把长城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一张蓝图,为流传千年的长城故事揭开了新篇章。

  2019年7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2021年,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印发《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将长城沿线15个省区市的长城文物和文化资源串联整合,共同彰显中华文化重要标识。

  关于长城的遗存、非遗、建筑、故事……长城的文化资源被不断挖掘阐述,融入人们的日常空间,丰富、滋养着人们的生活。

  走进河北承德滦平县花楼沟村村民林强家的民宿,原木的回廊、大理石的天井……既有江南古韵,又有冀北气韵。“金山岭长城一带,古代主要由南方士兵修筑。所以,我借鉴了南方古建的形制,对民宿在原有基础上做了翻新。”林强说。

  在庭院中休憩,欣赏长城风光。等到夏天,雨后的长城便会出现云海奇观。“头回客变成了回头客,生意怎么会不火?”林强喜不自禁。

  得益于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越来越多像林强一样的长城周边村民吃上“旅游饭”。带动长城沿线区域发展,提供高质量文化供给,促进了村民就业增收,也助推了乡村全面振兴。

  通过齐长城将景点串珠成链,游客可搭乘小火车,一览长城风貌。山东济南章丘区石子口村的长城旅游火了,让村民跟着富了口袋。村民毕于汉经常到山上挖些中药材、野菜,摆上地摊,供游客挑选。“忙时,一天能赚好几百块嘞。”毕于汉说。

  美景惹人醉,文化沁人心。村民们发挥才智,自导自演节目,有的编排“三句半”、情景剧,向游客述说村子天翻地覆的变化,有人登上舞台、唱起戏曲……长城脚下,精彩的文化活动轮番上演,吸引游客纷至沓来。

  挖掘长城价值、推进文旅融合、创新文化传播,种种实践和举措,让长城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举办超级越野跑、长城摄影展、美食节……2024山西忻州“长城两边是故乡”文旅季的推出,吸引了不少游客。忻州文旅局局长路向东说,当地深挖长城文旅资源,打造出忻州古城、五台山、芦芽山三大旅游集散地。2023年,五台山、雁门关、芦芽山、老牛湾、忻州古城5个重点景区累计接待游客2027.2万人次。

  山和城辉映、人和景交织,一幅古老长城的时代新画卷正在展开。

  凝聚众志成城、坚韧不屈的爱国情怀

  2019年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嘉峪关,察看关城并听取长城保护情况介绍。他强调:“长城凝聚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坚韧不屈的爱国情怀,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

  祁连山下,河西走廊,巍巍雄关,瑰丽奇伟。

  夜幕降临,甘肃嘉峪关关城里演艺中心座无虚席,随着叮咚作响的驼铃声响起,边塞史诗剧《天下雄关》把观众拉入数百年前的风云变幻中。

  “当号角响起,战士们喝下出征酒,全场肃然。我仿佛透过时间长河,看到了那段边关儿女守护家园的历史,感受到嘉峪关儿女的责任担当与家国情怀。”动人的故事、鲜活的表演,让来自四川的游客曾月赞叹不已。

  “嘉峪关关城与它身后的万里长城,不仅是一项军事工程,更承载了数百年的历史记忆,是一种精神的传承。”甘肃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馆员何双全说,“它们一同凝聚成中国人民不断创造新的伟大奇迹的动力源泉。”

  长城,是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始终感召着亿万中华儿女。如今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过程中,中华儿女依然展现出巨大热情与凝聚力。

  2022年底,山海关中国长城博物馆面向全球征集文物展品。消息一经发布,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响应。

  河北秦皇岛市民宋兆华是第一位捐赠藏品的人,一看到征集文物的消息,就捐出了从小收藏的石雷、抬夯;六旬老人王静元走村进户、多方打听,几个月的时间里,搜集捐赠了长城砖、石灯等10余件物品;留学归来的朱海洋,从国外购买了山海关以及长城的老照片近千张,这些照片记录了长城的原貌与多次修缮的过程……

  “到去年10月,山海关中国长城博物馆共征集到社会各界人士无偿捐赠的200余件藏品。”博物馆文物征集工作专班负责人郭颖说,“捐赠助力何尝不是一种精神的传承。”

  伴随着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人们品味着更近、更亲切、更具时代感的长城。

  在宁夏固原,红军长征留下一段“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豪迈情怀。当地对乔家渠红军长征旧址进行修缮加固,原貌陈列布展,建成集革命传统教育、红色旅游、田园休闲为一体的文物展示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民俗风情园。

  在北京延庆,各学校将长城文化融入学生社会实践和校本课程。八达岭学校的老师带领生长在长城脚下的孩子们,做志愿讲解服务、拍摄长城短视频、举办长城体育节,把爱护长城的种子种在了孩子们心中。

  在陕西榆林,长城羊毛毡墙贴、镇北台陶瓷摆盘、榆林长城36营堡拼图……榆林长城主题展馆里,各式各样的文创产品吸引了国际友人驻足挑选。开馆以来接待了英国、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匈牙利等26个国家和地区的游客,成为世界认识中国的一个窗口。

  古往今来,伟大的万里长城始终以博大的胸怀展现着民族精神的深厚底蕴,已然成为海内外中华儿女同呼吸、共命运的精神纽带,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长城精神历久弥新,古老长城在新时代巍然屹立。

  《 人民日报 》( 2024年09月26日 06 版)

(责编:胡永秋、杨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