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7 07:23:17 来源: sp20241117
香港粤剧小演员曾希茹(右)与林澔谦在后台整理戏服妆发。
“老师,我刚刚的表演怎么样?唱功上有哪些要改进的地方?”一出经典粤剧折子戏演毕,8岁的香港粤剧小演员曾希茹急步走回后台,忙不迭地抓住老师的手寻求建议。
扮相俏丽、戏情丰富的曾希茹是扬鸣粤剧团的一员,年纪虽小,但已有5年“艺龄”。受父母影响,曾希茹早早便与粤剧结缘,除了儿歌与童谣,伴随她走过童年的,更多是那些耳熟能详、经久流传的戏曲故事。
11月26日,她与同龄的搭档林澔谦一道,登上香港文化中心音乐厅的大舞台,为近千名剧迷献上了一场精彩的开幕演出《铁马银婚》。在短短15分钟的演出中,两名小演员一生一旦、时文时武,将双头花枪耍得虎虎生风,扎实的腰腿功和刚柔并济的唱腔令观众频频喝彩。
当天是香港特区政府康乐及文化事务署一年一度的“粤剧日”,旨在推广粤剧艺术,让香港市民及海内外游客多角度了解这一延绵数百年、不断推陈出新的文化瑰宝。
演出现场,由香港本地粤剧团体培训的儿童及青少年粤剧新秀轮番登台,带来《怒劈华山》选段、《狮吼记》之“跪池”、《六月飞霜》之“大审”等多出深受剧迷喜爱和追捧的剧目。观众时而为沉香历险救母而感动、时而为窦娥含冤受屈而揪心。在演员们的动人演绎下,一个个经典角色、一段段历史传奇重现舞台,展示着粤剧的独特魅力和生命力。
2006年,粤剧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粤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如今,粤剧艺术在香港不仅有更加广阔的舞台,还在民间形成了更为普及的氛围。
一名香港康文署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为吸引更多不同年龄和背景的观众参与“粤剧日”,署方特别安排了示范互动环节,包括粤剧化妆、戏服穿戴以及花旦头饰“绕花”和“片子石”制作等,所有场次的活动在开放登记几小时内就已爆满。
“粤曲唱腔技巧”讲座上,来自巴基斯坦的香港城市大学学生里维尔是坐在前排的几名外国观众之一。中学时已随家人在港生活的他对中国戏曲充满好奇,趁着周末空闲,里维尔特意拉上室友来到文化中心听讲。“我对粤语很熟悉,却对粤剧和粤曲了解不多。”讲座结束后,里维尔仍旧回味不已,“这种艺术表现形式真的很有趣,让我对中国的历史文化有了更直观的了解。”
除现场表演、示范和讲座外,香港文化中心大堂展览场地还举行了由香港文化博物馆协办的“粤剧在香港”展览,透过珍贵展品、资料图片和文字解说,介绍本地粤剧历年的发展和变迁。
近年来,香港特区政府积极促进粤剧发展,先后设立粤剧发展咨询委员会和粤剧发展基金,以资助有关粤剧发展的研究、推广等活动。不少青年粤剧演员走出香港,远赴加拿大、英国、新加坡等地交流表演,将粤剧精粹带至世界各地。
成立于2000年的扬鸣粤剧团,由香港知名粤剧女文武生刘惠鸣创办,20余年来致力以创新手法培育儿童及青少年粤剧演员。“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也能代表香港在更大的舞台亮相。”面对记者的镜头,曾希茹和林澔谦不约而同地表达了这样的愿望。
(本报香港12月1日电)
(责编:杨虞波罗、杨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