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一线 感受经济社会发展新亮点(新春走基层)

发布时间:2025-01-10 07:59:00 来源: sp20250110

  河北石家庄藁城区屯头村——

  老手艺焕发新生机

  本报记者  马  晨

  锯竹片、打竹眼、穿竹条……春节临近,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梅花镇屯头村,村民白军平和两个女儿正在赶制一对直径6米的大红灯笼。

  “年前订单急,明天就得发货,争取天黑前完工。”白军平告诉记者,宫灯制作手艺在村里代代相传,大部分村民靠这门手艺谋生。

  藁城宫灯是河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地手艺人不断创新,在保持宫灯传统外形及特色的基础上,发展出转灯、羊皮灯、纸雕灯等200余个品种。

  一条宫灯文化街,贯穿村庄南北,大大小小的企业错落有致。人们忙着整理、晾晒、搬运宫灯,往来货车络绎不绝。

  “我们村6700多人,大多从事宫灯相关产业。”屯头村党支部书记白理伟介绍,全村有宫灯相关生产企业1100余家,宫灯年产销量超1亿对,年产值超20亿元。

  近几年,村里不断加强品牌建设、创新销售模式。2022年,村里建起电商直播基地,培训直播人才,吸引不少年轻人回村发展,90后胡晓云就是其中之一。大学毕业后,熟练运用互联网的胡晓云,返乡成为一名带货主播。

  “如果想在春节用,可以关注3号链接,这款工艺转灯可以旋转发光……”拿起造型各异的宫灯,胡晓云一边展示一边讲解产品功能,“这几年回村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有的做起专职主播,为多家企业直播带货。”

  白理伟说,目前屯头村在册的电商卖家300余家、电商从业人员2000余人,年交易额超6亿元。为提升宫灯品牌影响力,2023年开始,藁城区举办宫灯产业博览会,首届博览会吸引国内外客商5000多人,成交额达2亿元。

  “如今,屯头村的宫灯不仅畅销国内,还远销国外,老手艺焕发了新生机。”白理伟说,附近几个村形成布匹彩印、彩旗制作以及宫灯零部件加工等产业,带动周边8万余人就业。

 

  山西运城临猗县——

  生态养殖促农就业

  本报记者  郑洋洋

  “瞧,这样就摸着了。”梅振民俯下身,一只手拿着水枪朝下喷压,另一只手从泥里拔出一整条莲藕来,向一旁的记者讲解采藕的技巧,“要会‘顺藤摸瓜’,先用水枪把周围的泥冲走,再整条拔起。”

  梅振民是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孙吉镇薛公村村民,在村里的藕塘挖莲藕务工。黄河岸边的薛公村,目前发展起大闸蟹、小龙虾、鲈鱼等特色水产养殖业,总规模超过3000亩。

  “这几天,每天都有卡车来收货。我们抓紧干,多出产量,挣得也多。”梅振民说。临近春节,年货市场活跃、餐饮业消费增长,市场上对于莲藕、鱼类等产品的需求量增加,薛公村加大出货量,供应本地和外地市场。

  十几年前,眼前几千亩的水塘,大多还是荒滩。梅振民和其他村民一样在外务工,“不是不想回来,而是在家没什么能干的活。”

  2012年起,薛公村将5000亩滩涂资源集中起来,通过土地入股、引进养殖大户,成立了山西薛公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来自安徽的张俊成为当地最早从事螃蟹等水产养殖的农户之一,“这里温差大,盐碱地的特性也适合养螃蟹、种莲藕。”张俊说。

  在薛公村,不少水塘采用“莲鱼共生”模式,并通过水泵站和尾水处理设施,实现了黄河水的循环利用。“这几年,我们这里的生态越来越好了,生态养殖果然不一般。”薛公村党总支书记程俊怀说。

  听说村里有了产业,梅振民回到家乡,成为一名挖藕人。现在,梅振民每月收入能达到七八千元。

  2023年,薛公村的集体年收入达到50余万元。“近年来,我们持续抓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现了南稻北种、南莲北育、南蟹北养,带动群众就业增收。”临猗县委书记靳国全说。

 

  浙江宁波舟山港北仑港区——

  远程操作高效便利

  本报记者  窦瀚洋

  浙江义乌生产的太阳能电池,从发货到出海,最快需要多久?在宁波舟山港北仑港区,答案是:不超过6个小时。

  2月1日,一批太阳能电池跟随81001次货运列车到达北仑站。机车司机胡斌娴熟地将装有100个标箱的火车货用车厢,分批运送至北仑港区内的铁路股道。抬头望去,4台近30米高的红色轨道吊来回抓取集装箱,司机室里却不见人影。

  1公里外的大楼内,北仑港区调度中心的数字驾驶舱大屏上,作业场景与实时动态一览无遗。海铁货运监督员屠峡紧盯大屏幕,发出作业指令。

  收到指令后,集装箱卡车司机穿过堆场直奔股道,准备装载集装箱。远控室里,操作司机梁正绪也已准备就绪。

  借助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电子围栏技术,集装箱卡车司机到达股道指定位置前,相关指令就已推送至远控室,操作司机可提前远程操控、做好准备。梁正绪两手拨动操作手柄,轨道吊大车在股道上自动行走,吊具随后自动抓箱放箱,一套操作行云流水。“以前从高高的司机室爬上爬下,如今坐在操作室里就能远程监督操作,高效又便利。”梁正绪说。

  北仑港区从2020年开始进行自动化改造,至今已完成2台桥吊、25台龙门吊的自动化改造,人力成本减少2/3以上。不仅如此,“我们在家门口就能申请海港服务,所有手续一站式办理,海关全天候受理业务申请并自动审核。”义乌晶澳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2023年,宁波舟山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3.24亿吨,同比增长4.9%,连续15年位居世界第一,其中完成海铁联运165.2万标箱,比上年增长13.8%;北仑港区完成集装箱海铁联运作业量93万标箱,比上年增长13.3%,首次突破90万箱大关。

 

  安徽滁州凤阳县小岗村——

  农旅融合赋能发展

  本报记者  李俊杰

  春节临近,屋外寒风凛冽,屋内喜气洋洋。2月1日下午,走进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岗干部学院,能同时容纳300余人的礼堂里热闹非凡。

  “经村民代表大会决定,2023年度4263名股民每人分红700元。”小岗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理事长马武俊说。

  80岁的小岗村村民张荣德告诉记者,每到年底,村里人就期待开分红大会,“领了钱,办年货,过大年。”

  这是小岗村第七年给村民分红。从最初的每人350元,到如今的每人700元,分红金额翻了一番。

  作为农村改革的主要发源地,如今的小岗村,村民由“户户包田”变成了对村集体资产“人人持股”。

  眼下,小岗村友谊大道两侧农家乐、特产店林立。“金昌食府”门前,当年的大包干带头人之一、年过八旬的严金昌仍旧闲不下来,常常与店里的客人交流。“起初只在前厅摆了几张桌子办农家乐,如今卧室变成了包间,客人多时,连走廊上都得见缝插针摆上桌椅。”严金昌说。

  这几年,慕名而来的游客越来越多,“金昌食府”生意也越发红火。“当年,为了吃上一顿饱饭,我们按下红手印。”严金昌说,“如今,改革持续深入,我们吃穿不再愁,居住条件也越来越好。”

  近年来,小岗村立足自身优势,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农旅融合赋能当地发展。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420万元,同比增长9.2%,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49万元,同比增长5.8%。

  凤阳县委常委、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李锦柱说,接下来将聚焦现代农业、小岗产业园、景区创建、培训教育、品牌运营等方面,推动产业越来越旺、村集体经济越来越强、村民日子越过越红火。

 

  江西樟树店下镇——

  山货节打开新销路

  本报记者  周  欢

  冬笋鲜嫩可口,山茶油清澈透亮……春节将至,江西省樟树市店下镇的山货节上人头攒动,人们边逛边感受浓浓的年味。

  “腊肉50元一斤,山茶油60元一斤……”店下镇芦岭村村民陈武秀的展销台前,围了里三层外三层的人。临近中午,陈武秀看着山货卖掉大半,眼角笑出了褶。

  5公里外,芦岭村陈武秀的家里,一袋袋山货早已包好。“没想到生意这么好,幸好多备了货。”接到陈武秀的“补货”电话,丈夫黄红新搬货上车,抓紧赶往山货节卖场。

  夫妇俩卖山货十来年了,真正尝到甜头还是这两年。“从村子到镇上有15公里,镇上到市里还有30多公里,本地人不多,外地人来得少,很难卖上价。”黄红新说。

  “山货节为农产品打开了新销路,政府搭建平台,促进供需充分对接。”樟树市商务局局长刘娟介绍,山货节的带动效应明显,去年全镇山货销售额近2800万元。

  “去年的山货节上,不少顾客加了我的微信,平时也常买。一传十、十传百,有了口碑,生意逐步打开了局面。”陈武秀说。

  今年是山货节举办的第二年,有近300家农户参加展销,共接待游客3万多人次,线上引流20万多人次,线上线下销售额和预订额达240多万元。

  “我们根据各村资源禀赋,推动形成‘一村一品’,每个村都有招牌农产品。”店下镇党委书记杨魁松介绍,镇里还经常邀请农业专家、种养大户为村民答疑解惑,提升规范化、科学化种养水平,提高山货质量。

  黄红新说:“这几年靠卖山货,年收入七八万元,骑了十几年的摩托车也换成了小汽车。”

  “山货走俏,村民的种养积极性也提高了,未来我们会进一步引导相关产业做大做优。”杨魁松说。

 

  湖北武汉——

  年货市场销售火热

  本报记者  田豆豆

  一副副大红春联、一排排大红灯笼、一个个龙形玩偶……走进湖北省武汉市汉口北国际贸易城小商品城,商铺内人流如织,春节氛围浓厚。

  “我们平时卖文具,去年12月底开始卖春节用品。最近生意非常好,日均销售额达10万元。除了个人买家,大部分客户是附近的公司。”晨光文具店老板王兴鹏喜上眉梢,“今年迎来了‘开门红’。”

  除了小商品,在汉口北国际贸易城这一大型综合批发市场,服装、食品等商品的销售情况也较为火热。

  “生肖龙本就受国人喜爱,又赶上龙年要到了,有龙图案的服装卖得特别好。”一家童装店的店长王云说,今年店里的销售旺季比往年提前了10天以上,日均销售额大幅增长。

  在汉口北国际贸易城鲜花小镇,各类新年盆景、鲜花也成了不少买家的心头好。今年的新年盆景融入不少龙元素,年宵花盆景则在花盆上点缀了祝福卡片,诸如“元气满满”“未来可期”等,饱含了人们的美好祝福和期许。

  附近的汉口北渔人码头海鲜食材综合卖场内,顾客也络绎不绝。“想买些海鲜备着,到时做年夜饭,让家人一饱口福。”武汉市民程女士说。

  武汉地处湖北中部,不靠海港,普通居民家庭聚餐少有吃海鲜的传统。去年,汉口北渔人码头海鲜食材综合卖场开业,为消费者提供了更丰富的选择。

  “我们与港口码头建立合作,形成‘码头对码头、大海对餐桌’的海鲜供应链运营模式。通过冷链运输,不超过20个小时,海鲜就能从码头直达武汉市民的餐桌。”卖场总经理宫海旺说。

  据统计,1月下旬以来,相比去年同期,汉口北国际贸易城日均客流量增加四成。今年1月,贸易城的童装、女装销售额同比增长近40%,节庆用品销量同比增长8%,此外鲜花、海鲜也成为颇受欢迎的年货销售新增长点。

 

  湖南益阳南县——

  科技助力产业增收

  本报记者  孙  超

  新一轮寒潮之下,洞庭湖畔的冬,比往日更显寂静。湖南省益阳市南县的稻虾养殖基地,却迎来了丰收的热闹光景。

  穿起防水皮裤,推上小推车,养虾大户孙国安走进1米来深的稻虾田中。没多久,满满一笼小龙虾就被提出水面。

  “按照这个月的市场价,能卖到四五十元一斤,比集中上市季高出一倍。”孙国安说,因为这个时间差,往年不出虾的淡季,反而成了虾肥价高的旺季。

  “这还得多亏我‘师傅’多年的研究,我们才学会怎么在冬天养虾。”孙国安说。“那也得靠你的稻虾田,我们的研究才有地方落脚啊。”一旁的“师傅”秦勇说。

  秦勇是湖南省水产产业技术体系益阳试验基站站长、高级农艺师。2019年开始,湖南省水产产业技术体系益阳试验站等部门逐步与当地的养虾大户开展合作,建立起产学研一体化的试验基地。

  “当时农户最迫切的需求,归纳起来就是两件事——降成本、提效益。”秦勇说,按常规,每年3月出虾苗,养到6月就陆续上市。如何将虾延长到10月甚至来年2月上市呢?

  经观察,秦勇发现只要能够从虾苗的育种环节入手,提早将晚熟虾挑选出来单独饲养,就可以实现错峰出虾,大大提高综合效益。几年下来,秦勇带着养殖大户,逐步建立起通过体形、颜色来区分晚熟虾的选育技术,经过几年的田间推广,如今南县70%的养殖户掌握了这一技术。

  由技术创新引领的农业供给侧改革,让当地农户尝到了甜头。除了引进培养外来专家,近年来,南县还注重培养孙国安这样的养殖大户,建立起一支30多人的队伍,对周边农户进行技术推广。在南县,随着农业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稻虾产业成了实实在在的富民产业。

 

  陕西西安——

  国际物流提质增效

  本报记者  张丹华

  近日,陕西省西安市国际港站内,满载165辆吉利汽车的中欧班列“长安号”(西安—莫斯科)缓缓出站,驶向俄罗斯。

  不远处的中欧班列“长安号”综合服务平台里,近百名工作人员正忙着在电脑前统计、核实订单。“后台显示,这批汽车是河北威飒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申请发送的货物。”平台工作人员李璐坚介绍。

  像威飒公司这样的中小型贸易企业,只需线上注册登录“中欧班列‘长安号’综合服务平台”网站,根据需要提前选择到站、发站以及发货时间,在线支付运费并进行对账,就可以为货物预订中欧班列集装箱舱位。企业可以从平台下载、上传发运的单据、运单和报关单、放行通知书等文件,享受一站式服务。

  “为货物线上预订‘火车票’,比线下办理方便多了。”威飒公司经理赵治宇说,“向北、向西、向南有18条国际干线可选,最早可提前3个月预订。”

  10年前,这里是一座只有7条线路的四等小站。如今,西安国际港站占地5600亩,年集装箱吞吐量可达540万标箱,相当于平均每6秒即可吞吐一个标箱,成为国际物流枢纽中心站。

  “目前,西安国际港站可满足中欧班列每年1万列以上开行需求。”西安国际港站站长王刚说,越来越高的发车效率和越来越大的服务区域,得益于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不断智能化的国际物流体系。

  近年来,西安浐灞国际港联合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西安海关,运用多种新技术,不断优化“长安号”综合服务平台,建成海关智慧物流监控系统,“一企一策”为企业提供综合物流解决方案。“中欧班列‘长安号’全面提升货物集散、海关监管、出口退税等服务质量,为外贸企业带去了实实在在的效益。”西安浐灞国际港党工委书记孙艺民说。

  《 人民日报 》( 2024年02月05日 06 版)

(责编:杨光宇、胡永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