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7 09:28:44 来源: sp20241127
焦点访谈丨各地探索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让科创种苗长成一棵棵参天大树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要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在这个过程中,科技创新是核心要素。但是,科技创新并不容易,很多情况下,需要反复试错,而且试错成本越低越好。如何降低试错成本,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各地都在不断探索。在深圳就有这样一类政府牵头搭建的创新平台,专门解决创新项目从想法到产品雏形的第一步问题,在这里,研发人员可以反复试错,这就是概念验证中心。
在深圳柔性电子概念验证中心,创业者张锦正在与中心主任陆磊探讨第二代新型投影显示技术的设计细节。目前,他们已经完成了第一代创新技术的研发,让用户即便在日光灯下,也可以看到清晰的视频图像,此前能达到这个效果的核心技术一直被国外垄断。
屏丽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创始人 张锦:投影机有一个千年难解的难题,我们说投影产品一亮遮百丑,亮度是最高指标。可是要把亮度给实现,难度非常高,能效比是迈不过去的坎儿。
张锦做了15年投影机,生产的一直是千元以下低端机型,他一直在寻找新的技术方案。2021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注意到国内发布的一项关于场序显示技术的科研成果。
屏丽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创始人 张锦:它的能效比比当下的国内广为使用的普通液晶屏要高了不知道多少倍,所以在那一瞬间真的是灵光乍现。
张锦迅速联系上了这一技术成果的参与者陆磊,陆磊此时正在概念验证中心负责相关的技术转化工作,有着同样目标的二人,开始了全新的合作。
为了实现投影的高清晰度,他们将设备的刷新率要提升到传统技术的3倍以上,这对技术原理、算法、芯片、材料全链条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需要大量试错。柔性电子概念验证中心由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电子信息系牵头,有陆磊这样的一批科研人员,也有投入巨大的实验设备,借助这些资源,他们从原理论证阶段开始反复进行仿真试验。
新技术的研发成本巨大,概念验证中心又帮助他们达成了数千万元的融资,推动项目进一步产业化。令张锦特别兴奋的是3年多的概念验证过程没有白费,今年1月,基于新一代技术的投影光机已经量产,打破了美日技术路线垄断,在实现更高能效比、更高饱和度色彩的同时,实现了更高性价比。
深圳的这个概念验证中心是众多创新平台的一个缩影,目前,在全国各地,由政府牵头提供的各种创新平台模式多样,为不同内容、不同阶段的科研创新保驾护航。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是由重庆市、区两级政府出资近五亿元打造的创新平台,由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围绕重庆现代制造业产业集群体系发展需求,专门孵化高新技术企业,在这里的中试基地,十余个共享实验室正在对即将量产的科技产品进行测试。
所谓中试,就是产品在大规模量产前的较小规模试验,是科研技术转化为产品的重要阶段。2019年,重庆大学无线电传输技术研究团队带着近20年研究成果、100多项专利来到了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其中,他们的大功率无线供电技术引起了研究院的注意。经过论证,高新院决定对该项目进行孵化。除了一次性投入了2000万初始基金,还给他们提供了中试基地用于产品小规模试验。
产品生产出来了卖给谁又是个新问题。为了让更多人能了解这项技术,研究院协调当地政府在附近人气最旺的公园打造了一个无线充电公交车应用场景,人们可以直观感受这项技术的先进性和便利性。此外,研究院的专业销售团队帮助创业团队与大国企和行业龙头企业进行产品对接,促成了后来跟公交公司、邮政等客户达成合作。
在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中试基地后院,有一大片厂房,中试成功的科技成果将在这里完成量产。重庆某半导体公司就是重庆高新院首批孵化的高新技术企业。
重庆某半导体公司技术负责人 王晓:这是一款用在新能源汽车主电驱上的一款碳化硅功率模块,目前可以为新能源汽车提供更高运行效率。2019年的时候,这款产品还只是一个专利,我们经过5年的研发、生产、制造,现在已经达到2个亿的销售额。
像这样的公司,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5年内培育了12家。目前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的项目前期孵化成功率达到100%,53个重大原创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产值超15亿元。
在安徽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22年6月,依托省内优质高校资源由安徽省、合肥市、中国科技大学三方共同组建科大硅谷,希望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和探索,把这里打造成一个新质生产力的高产田。
科大硅谷服务平台有限公司董事长 吴海龙:我们希望通过建设科大硅谷,能够把它建设成一个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试验田,让更多当前机制上存在的难点堵点能够在这里得到释放、得到先行先试,激发更多活力,通过机制创新和市场化运作,能够汇聚世界的创新力量,将科大硅谷打造成新质生产力的高产田。
科大硅谷成立一年多来,围绕成果转化、人才政策、项目引进、投融资模式等7个方面,开展了27项各类改革,安徽省、合肥市也配套出台了支持政策。如何让创新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是改革的重点。一家以量子精密测量为核心技术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前不久获得了一笔来自科大硅谷的入股投资。
国仪量子技术(合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贺羽:我们与中国科大组成了联合攻关团队,承接了先导专项,在专项里科大负责原始创新,我们负责成果转化,政府把奖补资金以入股的形式注入到了我们公司,这笔资金直接促进了多项量子精密测量仪器商用化,在全球率先问世。
这笔入股资金,其实就来源于科大硅谷的“拨转股、股转债”改革。在2021年发改委、科技部下发了全面创新改革任务清单,明确以先投后股方式支持科技成果转化。这次政府不再单纯拨款奖补科研项目,而是拿出一部分作为促进产业化的入股资金。
合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创新处处长 张杰:拨转股,将传统的财政奖补资金部分转化为股权投资,以股权投资的方式促进资金部分回流和收益,再用这笔资金支持更多科创企业,促进成果转化和企业做大做强。
而对企业来说,拿到的不仅仅是一笔投资,更重要的是获得了一名产业合伙人。
国仪量子技术(合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贺羽:当然,资金非常重要,但资金不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唯一重要的因素。有了政府这样的一个股东,也是合伙人,其实就是公司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得到了进一步加强。政府也是在不断帮我们开拓新的应用场景,我们对于客户和人才的吸引力也不断加强,直接促进了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科大硅谷服务平台有限公司董事长 吴海龙:首先给的不仅仅是一笔钱,而是一笔资源。第二钱只是纽带,是彼此成全、相互成就的起点,作为它的股东,投后管理肯定是我们的重中之重,这也是履行投资必要的环节。在投后赋能环节,我们投的不仅仅是资金,更多的是资源,在各个方面它有问题的话,我们随时上门服务,坚持做好无事不扰、有事必应。
这家公司,在高端科学仪器产业化过程中,诞生了一系列关键部件,均取得了性能指标的突破。这些部件形成的产品,不仅提升了国产化率,同时为公司带来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去年,营收超4亿元,实现翻番,其中研发投入占比近30%,并获“独角兽企业”称号。而随着企业估值的增加,政府的股权投资随时允许企业进行回购,保护了初创团队的核心利益。
在科大硅谷,新兴产业快速集群,未来产业逐渐成势。搭载72位自主量子芯片的第三代超导量子计算机正式上线运行,合肥高新区已成为国内量子科技企业重要聚集地。在人工智能领域,星火认知AI大模型,启动了更大规模训练,今年上半年将升级到4.0版本,高新区汇聚人工智能企业数已突破1500家,产值突破1500亿元。
合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创新处处长 张杰:将前沿技术去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去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一个个科创成果转化之后,就像一棵棵小树苗一样,我们称之为科创种苗。一个个科创种苗,去给它政策、资金、人才,包括场景支撑,促进创新链到产业链到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最终我们希望这一棵棵科创种苗都能成长为一棵棵参天大树。
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载体和主要阵地。无论是提供创新孵化平台,还是在政策上、资金上给予倾斜,各地都在努力探索适合自己的方式。不断破除阻碍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各种障碍,打通堵点卡点,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才能不断开辟高质量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央视新闻客户端)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