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1 09:02:24 来源: sp20250101
中新社 成都9月14日电 题:海外艺术家成都迎中秋绘“天涯共此时”
作者 王利文
中秋节前夕,成都浓园国际艺术村洋溢着浓厚节日气氛。尽管海外艺术家们对月饼制作过程尚显生疏,但他们兴致勃勃,迫不及待地来到厨房戴好手套,一展身手。他们学着厨师的动作,小心翼翼将豆沙、五仁等馅料揉成圆球,包进面皮中,再放入模具压制成型。
9月12日,阿根廷摄影艺术家娜塔莉亚·海姆在成都浓园国际艺术村体验制作月饼。 中新社 记者 张浪 摄作为成都浓园国际艺术村的重要组成部分,“NY20+国际艺术家驻留项目”为来自全球的艺术家搭建起深度体验中国文化、探索艺术创作新境界的平台。来自阿根廷和意大利的艺术家通过申请入选该项目,并于9月初抵达成都开启为期一个月的创作之旅。为了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驻留艺术家们应邀参与月饼制作体验,品尝中秋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美味。
“这种亲手制作的感觉美妙极了,像是一场艺术创作。”从和面、包馅到烘焙的每一个步骤,阿根廷摄影艺术家娜塔莉亚·海姆都格外专注。在她看来,这次活动不仅让她学到了新技能,还感受到了中国人对家庭和朋友的重视以及中秋团圆的美好寓意。
娜塔莉亚·海姆曾在全球多地举办过展览,其作品专注探索不同的表达方式和身体语言等。“天涯共此时,无论身处中国还是阿根廷,我们都仰望着那象征着团聚的同一轮明月。”中秋节体验让她看到了阿中两国民众对家庭和亲情的共同重视,这种共鸣让她感受到跨国的文化共通性,激发了深层次的思考与创作。
同为阿根廷艺术组合中的一员,电影制作人查利·法格斯侧重于以影像记录整个创作过程,捕捉作品诞生的背后故事。在蓉期间,他与娜塔莉亚·海姆深入成都大街小巷,用相机捕捉了很多被忽视的日常瞬间,并巧妙地运用宣纸等中国传统材料呈现,进而探讨巴蜀文化与身份间的关系。他们希望融合传统与创新元素,创作以地域性为主题的艺术作品,并尝试通过艺术方式与当地进行深层次对话。
9月12日,意大利视觉艺术家萨曼莎·马拉瓦西(左一)在成都浓园国际艺术村品尝月饼。 中新社 记者 张浪 摄月饼出炉后,整个厨房弥漫着诱人的香气。意大利视觉艺术家萨曼莎·马拉瓦西迫不及待地拿起一枚细细品尝。“与西方的甜点相比,月饼有一种独特的文化魅力。”她一边吃一边称赞,月饼馅料香甜而不腻,外皮酥软适中,“是我吃过最好吃的甜点之一”。
萨曼莎·马拉瓦西擅长运用PVC、画布等多种媒介表现抽象构图,她的作品以单色调绘画为主,探索多层次的材料印痕之美。在蓉期间,她将惯用材料与巴蜀地区的竹子、宣纸和水墨等传统材料相融合,创作出具有文化层叠效果的抽象作品。“笔墨纸砚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与文化内涵。我希望自己能巧妙融合欧洲与中国文化,展现出多元文化交融之美。”萨曼莎·马拉瓦西表示,希望跨越国界传递“月满人团圆”的美好情感。
成都浓园国际艺术村国际部艺术总监何品姗介绍,正是通过跨文化互动,海外艺术家们进一步了解了中国传统节日的意义和价值,感受不同文化之间的共通之处,在沉浸式体验中体会“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完)
【编辑:曹淼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