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蜀道保护传承的启示(传承之光)

发布时间:2025-01-04 15:38:27 来源: sp20250104

古蜀道金牛道翠云廊的古柏。

古蜀道上的阆中古城。

古蜀道之青龙咀古道。 以上图片均由高大伦提供

核心阅读

对古蜀道的文化价值挖掘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需要跨学科、跨行业、跨领域、跨部门的合作。“一带一路”倡议赋予古蜀道新的时代内涵。

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古道文化遗产。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秦直道、古蜀道、万里茶道、岭南古驿道等文化线路,既是重要的文化遗存,也是中华文明对世界产生重要影响的历史见证。如今,对古道的保护传承研究得到更多关注,相关研究成果十分丰硕,形成了纪录片、研究丛书、碑刻大展等。人们不断创新古道文化的“打开方式”和体验方式,古道在一次次的跨界融合传播中焕发新的样貌。

如何进一步加强对古道的考古研究和文化价值挖掘,使其得到更好的保护与传承?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进行了有益探索。自2005年开始,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系统性地进行了文化线路的考古考察工作。在川滇、川藏、川青、川黔等14条古道中,考古工作者用心用力较多的是古蜀道。对古蜀道的保护传承、活化利用等相关实践经验,具有一定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古道调查宜考古工作先行

在漫长的历史中,一些古道历经多次兴废,许多路段几经改道,如今已难觅踪迹,所以要经过田野调查才能清晰确认。2012年,来自考古、历史、交通、地理等领域的专家们多次参与全面考察古蜀道的学术活动,行程上千里,考察各类文物点300余处,获得大批新发现。

考古工作者们主要通过驿站、古城堡、水源来探测古道的大致走向。蜀道这类在大山里穿行的道路,地理环境特殊。古时人们往往要从某个坳口翻山、从某个渡口过河,因而有迹可循。加之早期栈道孔洞密布,晚期多铺石板、架石栈,古道本体遗存丰富,不少山区至今尚存沿途的碑刻题记。不少专家在多次考察四川古蜀道后感慨西南地区古道保存状况之好。

以古蜀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米仓道为例。米仓道现存完好的古道路有400多公里,以平昌县的长安古道和通江县的阎王碥古道、碑坡古道、红花溪古道、渡水溪古道等为代表。长安古道上的一处落款为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的“长安古道”石刻,是米仓道的直接证据之一。而米仓道最早的文物遗迹为新石器时代。2012年的一次考古调查中,专家在平昌县发现了长安古道、汉中道,在南江县发现了桃园古道、土字坝栈道孔,在通江县发现了红花溪古道,这其中都有汉代遗迹。在通江县渡水溪民胜镇新场村,专家发现了三座清代石碑,内容提及“上通汉南,下达三江”,这是米仓古道线路最直接的文字记载。小宁城遗址、安辑寨、吴家大院等古城、古寨、古建筑群的布局规模,见证了米仓道曾经的繁荣。

我国的古道在南方多为泥土路,北方多经沙漠草原,加之年代久远,一些文化遗存已深埋地下,需要经过考古调查与发掘,方能一窥原貌,进而判定其历史文化价值。丝绸之路、大运河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之前,做了大量的考古调查工作并进行了典型遗址的发掘,相关考古成果在申遗文本中占较大比重。此外,秦直道、唐蕃古道等,皆因大量的前期考古工作而大大丰富了古道的历史文化价值。

加强对古道的文化价值挖掘

作为重要的文化遗产,古道凝结了人们的智慧,先民在规划、开拓、修筑道路时,已将审美、理念、认识等精神因素融入其中。不少古道在促进文化交流上意义重大,文化传播价值较为显著。比如,丝绸之路推动了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为人类文明发展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古蜀道本是为军事而筑路,秦并巴蜀后,它成为秦蜀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加速了文化融合的进程。与古道本身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相比,目前的考古只是提供了一些基础信息,相关的文化价值提升还需更多学术支撑。

对古蜀道的文化价值挖掘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需要跨学科、跨行业、跨领域、跨部门的合作。目前,在保护古蜀道的交通遗存、文化遗址的同时,对相关成果研究工作的推进也在不断深化。古道研究工作涉及领域较为广泛。比如,因蜀道而形成的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的文学、戏剧、音乐、舞蹈、工艺,古蜀道修筑、古蜀道运行管理方面的规范制度等。古道保护利用的范畴不断扩大。比如,因道而兴、沿道而传的古村落、行道树、马蹄印等相关遗迹,因道而变的经济文化习俗、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尤其是古道开通后的商业贸易线路和文化传播动态,也成为古道研究的重点。

蜀道纵横,文韵悠悠。古蜀道是连通古今的时空纽带,也是文化交融的生态走廊。如今,“一带一路”倡议赋予古蜀道新的时代内涵,文明对话和交流互鉴正在焕发新的光彩。广袤的中华大地上,还有更多古道等待我们进一步发现、进一步研究。古道的文化价值不容忽视。

推动古道文化融入现代生活

古道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总能促使人们从新的角度去认识和理解文化的发展、文明的传播、重大的历史事件等。古道各阶段的历史信息都十分重要,我们既要重视对古代历史的研究,也要重视对古道近现代信息的整理,既要加强保护古道本体,也要加强对古道相关的津、关、寨、堡、碑刻、题记等保护工作,努力建立较为完善的古道保护体系。

一些古道的早期信息可能湮没无闻、搜集不易,而一些近现代交通道路开通前后的信息较易搜集、不可忽略。挑背日用商品的搬运工,传递信件的邮递员……他们都是有故事的人,承载着这条古道的文化记忆,我们应该进一步做好这些人的采访记录工作。古道沿途的民俗、渡口的旅店、修桥铺路碑记等,是古道历史的重要物证,也是研究展示文化线路变化发展的重要标本。它们同时承载着我们的祖辈在古道上肩挑重担、坚定前行的精神以及向往美好生活的心愿。

古道一般较长,若未来能在古道沿线的不同区域选取一些代表性遗迹,建设一些“露天博物馆”,形成博物馆群,相信会吸引更多人走进古道、了解古道,推动古道文化融入现代生活。

古道文化是一座富矿。未来,古道保护既要做好若干条重要文化线路的保护利用,也要更注重发挥“人”的作用,更充分地调动古道所在地居民文物保护、文化传承的积极性。

(作者为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原院长)

版式设计:赵偲汝

《 人民日报 》( 2024年01月20日 07 版)

(责编:白宇、卫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