堵河源记

发布时间:2024-11-16 15:46:15 来源: sp20241116

  堵河,汉江第一大支流,源于巴山深处,游走于青峰断裂带上,八百里入汉江。

  来到蒲溪沟,便一脚踏入了堵河源的秘境。山迎天而立,人侧身进,水擦脚过。水窖藏了千年似的,纯净得晃眼。鱼儿左拐右拐,恣意晃悠。

  顺着山根走。一绺金光闪烁在山峁子上,山色告诉我,快日落了。

  山缝终于一开,桃源村豁然眼前。一片稻子,几户人家,几声犬吠鸡鸣。我和同行的善记兄就宿于李家农舍。

  女主人说,对面笔架山上去一趟就是15里,右面驴头峰上去一趟12里,大都直上直下。然而看着险,走着稳。山顶有地,种烟叶,一季抵庄稼两季。

  依法保护,原生态愈发原汁原味。男主人老李继续说道,这里是堵河源保护区的试验区,老户可以居住下去。不修公路,不通车,没有楼亭啥的。每户有30亩薪炭林、十几亩地用来生产生活。再远点,是保护区的核心区、缓冲区,那是不能进的,不能去采伐、采药,种野菜也不能,更不能放牛、放羊……

  森林养水,水养山,山坡到处是泉眼。

  老李说,门前流过的河来自五股水,汇到这里叫瓦沧河,再流叫渣鱼河,再流就是你们来时蹚的蒲溪沟,再前,就入了主流堵河。

  次日清早,踩着露珠,蹚瓦沧河出山,去看看毗邻的池湾。池湾与桃源村一山之隔,隔着驴头峰,都属堵河源保护区。晨雾从水花上泛起,头顶一线天眨眼就没了。好在善记兄领路,他老家就在池湾。

  远看池湾很陡,走近却是平畴。户户都有几亩田,四季不歉收。房背后一眼泉,常年不竭。村人一直用传统方式生产。善记兄家的老房子包围在山林中。门前野山枣结得密密麻麻,柿子油光光的。一院子玉米、豇豆角、绿豆、黄豆晒着。

  驴头峰浑似池湾左门,右边这道峻峰则做了右门,池湾严严实实被关在门内。稍稍裂开的一缝,放走夺路而过的堵河。

  据说,驴头峡从前叫武陵峡。池湾有桑坪,桑坪有桑林、竹林。这让人想到陶渊明笔下捕鱼为生的武陵人,以及渔人看到的“良田美池桑竹”之景。我对善记兄说,这可不就是“桃花源”?蒲溪沟里面那桃源村也是。如今在水源区人的保护下,这奇山异水更显秘境之深。

  其实,上世纪90年代我曾来过这里。那时尚不知有池湾、桃源村,只知这里处在地质学家李四光命名的青峰断裂带上。人们传说,堵河源山凶、势雄,峰与峰垂直挤挨,水从山缝出来,一不小心就踩到一条河。还有驴头峡,水好,绝佳的漂流地。后来,堵河上游建立堵河源保护区,漂流终止。从此我也没再来过。认识善记兄后,他常说老家池湾,说桃源。一来,才知自己曾到访过。

  善记兄说,来这儿,堵河源才踩了个边儿,还可以再往深处走。往前挨着连着的是大九湖,是“华中水塔”神农架。一路上可以看这儿一股子水、那儿一眼泉,看泉是咋成溪的,溪是咋成河的,河又是咋成长河的,看堵河是咋一路投身汉江的。人说,世上河流都是亲戚,血脉相连,最终都相聚到同一个地方,我们这儿就是。咱们一起再向前走走!

  我说,桃源住一晚,池湾走一走,留念想了,再走就奢侈了。

  说着,丝丝缕缕白烟在堵河上升起,山体也这一朵那一朵似雾非雾,上上下下都涌起来。太阳下,宽不过数丈的堵河,顿然轻盈、空灵,悠悠然,渺渺然。

  《 人民日报 》( 2024年11月04日 20 版)

(责编:牛镛、岳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