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银萍:“早到天使”的守护者   

发布时间:2025-01-10 11:35:17 来源: sp20250110

 她,能在飞机制造车间留下“铿锵花火”,也能为视障人士“绘声绘影”;她,能让残破古籍“重现芳华”,也能随着塔吊“冲上云霄”;她,能用医术守护“生命曙光”,也能在送餐路上“飞驰人生”……她,可能是你,也可能是我。

在“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即将到来之际,让我们共同赞美那些在各自领域书写人生故事的女性们:她,闪闪发光! 

邱银萍与患儿家属商讨手术方案。

邱银萍与患儿家属商讨手术方案。

邱银萍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邱银萍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邱银萍与同事正在做手术。

邱银萍与同事正在做手术。

年近60岁,从业36年,邱银萍的大半辈子都在和新生儿打交道。

作为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新生儿科主任,邱银萍最初的梦想却是研究天体物理、造卫星。但是后来由于父亲生病,她将自己的志愿书全部改填为医学院校。1988年,邱银萍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儿科医学系毕业,自此便与新生儿结下了不解之缘。

邱银萍在查看患儿病历。

邱银萍在查看患儿病历。

邱银萍查看患儿的各项数据。

邱银萍查看患儿的各项数据。

邱银萍来到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工作的时候还没有新生儿科,“后来发现儿科在看新生儿疾病的时候还是有点粗,有点困难,那个时候就想着要成立新生儿科。”邱银萍说。

2005年,新生儿科成立,早产儿源源不断地被送来。曾经质疑是否该成立新生儿科的人很惊奇,为什么以前没有见到这么多早产儿?“早前的家长都觉得早产儿养不活,一生下来也就不报什么希望。但有了我们科室后,越来越多的孩子被救活,于是越来越多的早产儿被送到了我们科室。”邱银萍说。

新生儿的周龄越小,对医疗技术的要求越高,邱银萍和团队成员一直在不停地挑战自我,迫使自己和团队快速成长、提高医术。

“新生儿科刚成立的时候,我们见到36周的孩子都觉得很惊奇,因为很少见,看到他们我内心也很怯。”从最初的36周,到后面的34周、32周、30周、29周、28周、27周……“目前为止,我们成功救治的新生儿最小的一个是24周,现在这个孩子各项指标都很正常,正在茁壮成长。”邱银萍说。

邱银萍与同事讨论患儿病情。

邱银萍与同事讨论患儿病情。

邱银萍与其他科室的同事会商病情。

邱银萍与其他科室的同事会商病情。

邱银萍回忆,新生儿科刚成立时,只有一间小屋子,4名医生、6名护士。“19年过去了,我们现在有两层病房,28名医生、70多名护士。”这些年来,邱银萍带着自己的团队将一个又一个在危险边缘徘徊的新生儿拉回到安全地带,送出监护室,把他们交给家人。

“新生儿科是儿科中的儿科,和儿科比起来,新生儿的救治难度更大,技术要求更高。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新生儿科医生,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邱银萍表示,虽然自己即将退休,但是看到已经成长起来的队伍,对新生儿科的未来,她充满希望。

人民网记者 阎梦婕摄影报道

策划:姚奕、刘军涛

记者:邱宇哲、翁奇羽、郝萍、卢鹏宇、王初、 赵竹青、阎梦婕、严立政、周恬、刘祺、宋烨文、龚莎

编辑:单芳、陈悦、雷霁

海报:王远希、杨斌

(责编:陈悦、姚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