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11 06:46:20 来源: sp20241211
进入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手机的更新换代也在加快。数据显示,我国平均每年产生4亿部以上废旧手机,废旧手机存量超过20亿部。如何有效安置报废的旧手机,成为一个待解的现实问题。
让资源流动起来才能更好实现价值。给旧手机找到“好归宿”,实现物尽其用、变废为宝,也能开拓一片蓝海:从资源回收来看,一部手机的配件中含有超过60种元素材料,拆解后,相当于一个资源丰富的“矿山”;从生态环保来看,旧手机若是变成电子垃圾,仅一块手机电池所含的镉就可以污染6万升水;从消费环节来看,让废旧手机更加畅通地循环利用,老百姓切实感受到实惠,也有利于激发更多换新需求。
今年3月,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推动二手电子产品交易规范化”“研究制定二手电子产品可用程度分级标准”。由于二手电子产品的“残值”相对较高,贬值速度较快,有必要加快构建“换新+回收”的链条。同时,需要破解估值难题、谨防隐私泄露,消除回收利用过程中的难点堵点。
任何行业的良性发展,都离不开规范。有业内人士预测,在政策利好下,旧手机的市场供给将会增加,并流向规范的平台,继而有利于改变废旧手机回收利用行业门槛不高的局面。有鉴于此,《方案》明确提出,“出台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二手交易中信息清除方法国家标准”。可以说,加强资源循环利用标准供给正当其时。
当然,推进循环利用不只是“一个愿卖,一个愿收”。某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二手手机回收约2.8亿部,其中2.5亿部以上用于直接或翻新销售。目前,我国对废旧手机回收尚未明确责任或制定回收率目标,难以形成有力的约束和追溯。为保证消费者权益,应补齐制度短板。与此同时,可建设回收网点,引入社会资本,激发社会参与热情。
“新”与“旧”之间,关键在“通”。唯有让资源放对位置,让人放心消费,旧手机才能迎来它的新“机”遇。
(摘编自《南方日报》,原题为《激活旧手机的消费新“机”遇》)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17日 05 版)
(责编:岳弘彬、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