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8 07:48:26 来源: sp20250108
制作“扮穷”“卖惨”内容博眼球;虚构直播“相亲”嘉宾身份,炒作婚恋话题;刻意发布“软色情”内容;实施恶俗PK行为,无底线挑战公众审美……为什么在监管部门的持续整治下,网络直播领域依然有人敢于剑走偏锋、逐利前行?究其缘由,诸多乱象都指向了直播打赏。
时至今日,网络直播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对主播而言,这是一种展示自我、分享生活的方式,也是一份生产内容、讲究运营的工作。对观众来说,这也是一个休憩身心、呵护情感的选择。正是观众与主播的双向互动,构建起富有情绪价值的亲密感、趣味感和连接感,成就了网络直播行业的欣欣向荣。从初衷来说,直播打赏是鼓励作者创作优质内容的好方法。既然是“你情我愿”的事,那么直播打赏又何以备受质疑?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一些打赏背后的行为失范,既丧失了理智,也突破了底线。
当刷量造假取代真才实学,当跟风攀比取代真心实意,直播打赏所谓的一时“爆火”,恐怕也只是迟早熄灭的“虚火”。比如,部分主播和平台不择手段,用低俗直播、擦边直播等吸粉引流,在高额打赏、诱导打赏甚至未成年用户打赏上大做文章,把直播间搞得乌烟瘴气。再如,有的观众“冲动上头”,打赏一再超出能力范围和经济实力,为此不惜四处举债、挪用公款,酿成不少悲剧。事实上,不管是“处心积虑”,还是“走火入魔”,都助长了拜金风气、跟风心理、攀比心态,给违法乱纪行为提供了温床。
更为严重的是,由直播打赏所酝酿、孕育乃至延伸的错误价值观,正在更大范围里侵蚀认知。例如为了让人舍得掏钱,今天迎合这拨观众、明天阿谀那拨粉丝,一些博主经常颠三倒四、左右互搏,“打脸”来的比谁都快,撕裂舆论场的现象愈演愈烈。再如,醉心“火箭”“跑车”“游艇”,沉迷直播间的“刺激时刻”,迷信互联网的“造富神话”,多少孩子误入歧途。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比骗钱更恶劣的,是无底线的扰乱视听;比收割流量更具危害的,是无价值的“娱乐至死”。
面对愈加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网络直播行业逐渐跑偏的画风必须得到遏制。主播们必须要看到,只是固守“网络主播有三宝,吃饭唱歌说你好”的逻辑,盲目追求打赏金额的高低,而不在乎内容质量的高低,必将“凉凉”。平台必须要看到,只操心利益分成的“碎银”,而不履行审核管理的责任与义务,必将被淘汰。从长远来看,“失控的打赏”是对观众合法权益的伤害、对社会公序良俗的破坏,对整个网络直播行业的良性发展而言无异于饮鸩止渴。
近日,中央网信办部署开展2024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全面覆盖网上重点领域环节,着力研究破解网络生态新问题新风险,重点开展的10项整治任务之一,就是“清朗·网络直播领域虚假和低俗乱象整治”专项行动。这提醒:直播不是一门“无本万利”的生意,需要恪守行业标准;打赏也不是一种随心所欲的行为,需要遵守法律法规。
(责编:仝宗莉、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