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7 05:26:10 来源: sp20241117
目录
1. 前言
2. 政治责任
3. 阵地建设责任
4. 服务责任
5. 人文关怀责任
6. 文化责任
7. 安全责任
8. 道德责任
9. 保障权益责任
10. 合法经营责任
11. 后记
一、前言
1.媒体概况
中国新闻社(简称“ 中新社 ”)是中国以对外报道为主要新闻业务的国家通讯社,是以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和与中国有关系的外国人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国际通讯社。
中新社 成立于1952年10月1日,经过7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建有多渠道、多层次、多功能的新闻信息发布体系,每天24小时不间断向世界各地播发各类新闻信息产品,用户遍及五大洲逾百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涵盖海外主要华文媒体的全媒体客户网络。
中新社 积极因应全媒体时代发展大势,着力加快媒体融合步伐,以融媒体新技术、新应用为先导,优化原创内容生产流程,加强技术设施平台建设,传播力、影响力持续提升。
2.社会责任理念
中新社 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和总书记致中国新闻社建社70周年贺信精神,创新国际传播、讲好中国故事,以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为目标展开积极探索;坚持党管媒体的原则,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坚持中新风格,不断创新话语和叙事体系,增强报道的亲和力和实效性;坚持融合发展,致力于建设国际一流新型主流媒体;坚持职责定位,积极联系海外华文媒体,打造全球华文资讯传播共同体;坚持凝心聚力,深化为侨服务,促进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不断壮大海外知华友华朋友圈;坚持锐意创新,全面推动 中新社 事业高质量发展。
3.2023年度获奖情况
在第33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 中新社 有三件作品获二等奖,一件作品获三等奖。在第31届中国人大新闻奖评选中, 中新社 有一件作品获一等奖,三件作品获二等奖,六件作品获三等奖。在2023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征集展播活动中,有十六件作品获奖。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2023年度优秀网络视听作品评选中,有五件作品获奖。
二、政治责任
1.政治方向
全力以赴做好总书记报道。 中新社 始终把对外宣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展示习近平总书记领袖形象作为首要任务。持续以“近观中国”品牌专栏和“习近平的故事”时政微视频为引领,并加强“习言道”网络品牌建设和多语种传播工作,以具贴近性、亲和力、辨识度的核心报道,全力打造领袖形象宣传、国家形象叙事的精品工程,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国际传播。2023年,累计播发、制作、推送的核心报道逾2万篇次,形成发稿数量较大、形式多元、渠道丰富的综合报道格局。
“近观中国”品牌专栏海报产品《十年,习近平的两会瞬间》( 中新网 ,2023年3月2日) 《习言道|习近平的读书之道》《习言道|根•脉》微视频( 中新网 ,2023年4月22日、9月2日)“专精特新”做好重大活动和重要新闻报道。做好2023年全国两会报道,通过讲好中国人大、政协故事,展示我民主、进步、文明、开放、包容的国家形象,努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起步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围绕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推出“一带一路”标志性点位探访及“丝路鉴宝”“全球政要看丝路”等系列特色报道。联合全球百家华文媒体,重磅推出“足迹·丝路24小时”全球全媒体特别节目,全平台传播量超5亿。在境内外举办图片展,宣介共建“一带一路”的重大意义、丰硕成果。
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系列策划积极参加“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乡村行·看振兴”等主题采访,做好中国—中亚峰会、第六届上海进博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报道,释放权威信息,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
以有深度、有内容的报道,全景式展现成都大运会、杭州亚运会盛况。推出11000余件富有现场感、可读性的多品类原创新闻报道,讲好赛场内外中外民众交流互动故事。
中新社 杭州亚运会和成都大运会报道集《潮涌钱塘》《逐梦蓉城》2.舆论引导
通过破立并举,强化议题设置,加大言论评论、深度解读及新媒体产品等多形态报道供给,积极构建我正面叙事,放大正面理性、于我有利声音,回应关切,驳斥谬误,回击抹黑,解疑释惑,有理有力影响和引导舆论。
中新社 “蒋鲤”工作室旗下“新漫评”栏目组织记者深入一线采访,通过直击式报道反映各地方各行业在经济、民生、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巨大发展,面向海外讲好中国故事。如开展“四季看新疆”等主题报道、持续打造“新疆故事”“万人说新疆”等系列微视频栏目,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开放、发展的新疆。拍摄涉藏纪录片《在世界的香格里拉——央宗的家》,以中、英、德三种语言开展精准传播。
3.舆论监督
中新社 积极开展建设性舆论监督,针对安全生产、食品安全、消费者权益保护等多个领域暴露出的突出问题或不良现象,推出《山西代县矿工死亡瞒报事件调查》《中药材涨成“金融药”:谁制造了这场“价格狂欢”》等深度调查报道,着力推动有关问题解决、改进相关工作,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山西代县矿工死亡瞒报事件调查》(《中国新闻周刊》,2023年7月3日) 《中药材涨成“金融药”:谁制造了这场“价格狂欢”》 (中新经纬,2023年7月5日)中新网 “民生调查局”栏目,立意“见人所未见,调查民生之变”,全年推出50余期报道,协同有关部门帮助解决多个民生关切问题。
中新网 “民生调查局”栏目报道4.对外传播
中新社 强化创新思维,推动“东西问”对外传播品牌迈向“2.0版”,先后推出“镇馆之宝”“释典”“全球文明倡议”“汉学家”等系列,以厚重的文化议题和深入的学理性探讨,开展人脉传播和圈层传播,持续推动文明互鉴、民心相通。“东西问”英文精选集在英国帕尔格雷夫•麦克米伦出版社出版。“东西问•中外对话”之中国经济世界观系列报道获第33届中国新闻奖国际传播类三等奖。
“东西问”英文精选集 “东西问·中外对话”之中华文明与世界系列报道海报 ( 中新网 ,2023年1月至9月)三、阵地建设责任
1.融媒体矩阵
2023年,按照“一体化发展、移动端优先”原则, 中新社 继续推进“全媒型通讯社”融合发展,对全社新媒体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形成中国新闻网、中国新闻周刊、中国侨网、国是直通车、中新经纬、东西问、中国华文教育网、中国新闻图片网、庖丁解news等覆盖网站、客户端、社交媒体账号为主体的新媒体传播矩阵。全社新媒体平台和账号达300余个,全媒体矩阵总订阅或覆盖用户数达6亿,融媒体传播矩阵持续壮大。
中新社 融媒体矩阵2.融媒体产品
以先进技术赋能内容建设,持续丰富创新融媒产品体系。2023年,成立“中新AI实验室”,探索以人工智能赋能融媒产品。“AI眼中的中国”融媒体栏目推出《人生海海,有福相见——AI眼中的福建百福图》等60余期产品。成立“国际传播实验室”,研究最新国际传播趋势,研发数据可视化产品“中新有数”等。其中,《新疆何以“亚心”——从“亚洲之心”到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获第三届新视听媒体融合创新创意大赛内容创新赛道二等奖。
《人生海海,有福相见——AI眼中的福建百福图》产品海报 ( 中新网 ,2023年11月11日) 《新疆何以“亚心”—— 从“亚洲之心”到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 ( 中新网 ,2023年11月20日)3.融合采编平台建设
2023年, 中新社 全面升级融媒体采编系统,在实现新闻线索共享、审核把关共融、资源调度联动的基础上,新增融合通稿发稿、新闻图片即拍即传、多语种发稿等功能板块。服务网络新媒体发展,推动新媒体矩阵壮大,横向打通全社各部门分社、平台端口采集力量,以内容创新和技术赋能为手段,以重大主题报道和精品栏目为抓手,不断推进全社媒体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 中新社 网络新媒体传播力、影响力。
四、服务责任
1.信息服务
中新社 深耕“为侨服务”领域,积极立足侨视角,重点发布政策服务类资讯,及时准确刊播各地惠侨利侨新举措信息;定期盘点相关国家出入境政策、驻外使领馆提醒等,不断增强信息服务的覆盖面、针对性和影响力。2023年,中国侨网和“侨宝”客户端以需求为导向,推出“侨务直通车”,侧重答疑解惑、纾困解难,为海外侨胞、归侨侨眷提供权威、及时的政策解答。
“侨宝”客户端2. 社会服务
围绕健康、交通等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推出《小心肝!一起了解如何养肝护肝》《春季养生怎么做?收下这份春日养生指南》等创意图解、短视频等新媒体产品,以生动的表现形式传递服务信息。为普及互联网法律知识,推出《以法治护航网络空间》系列报道,获评“2023年网络普法优秀案例”;开设#法律顾问在身边#普法栏目,以“案例+解读”微短剧形式,助力提高全民法治意识。
《小心肝!一起了解如何养肝护肝》《春季养生怎么做?收下这份春日养生指南》 ( 中新网 ,2023年3月18日、3月17日)3.公益活动
2023年“六一”前后, 中新社 参与主办“三江源·北京情·中国心——青海玉树藏族青少年北京行”公益活动。围绕此次活动,境内外媒体刊发、转载相关报道近7000篇次,十余个语种传播,覆盖五大洲数千家平台、网站、账号,美联社、福克斯电视台、泰晤士报等国际知名媒体转载。以此次活动为起点,启动聚焦民族地区青少年公益事业的中新公益“圆梦计划”,积极助力网络公益活动高质高效发展。
青海玉树藏族青少年北京行公益活动中新社 旗下《中国慈善家》杂志广泛参与了乡村振兴、疾病控制、绿色发展、生物多样性、妇女儿童议题和项目等倡导工作,重点关注罕见病、抑郁症、孤独症等人群及其家人,以及弱势群体的权益保障问题等。2023年联合发起的“与莫言同行”公益行动计划,至2023年底,募得公益款项近500万元,带动近20万人次为先心病、孤独症患儿捐款。
《中国慈善家》杂志封面(2023年第3期、2024年第1期)五、人文关怀责任
1.民生报道
中新社 及时跟进教育、就业、医疗等民生领域的政策举措,刊播《让教育“通”起来、“香”起来、“新”起来,有何新招?》《“第一学历歧视”引热议 舆论聚焦劳动者平等就业权利》《中国推进高端医疗设备国产化:现已到达什么“高度”?》等。
持续关注少数民族、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推出《聚焦西藏女性受教育权:从“选一个”到“每一个”》《“护苗”行动:中国今年将聚焦“网红”玩具、“三无”文具产品》《年轻面孔登上老年大学讲台 忘年之交亦师亦友》等报道,传递正能量。
2.灾难和事故报道
在灾难和事故报道中, 中新社 始终以大局为重,坚持“生命至上”,实事求是,理性客观。其中,围绕北方抗洪救灾推出《记者亲历:门头沟水峪嘴村的逆行救援》《涿州救援托起三条“生命线”》《“取得联系!”直击吉林舒兰抢险救灾 》等,围绕甘肃积石山地震推出《甘肃积石山6.2级地震重灾区见闻:自救与被救同在》《甘肃震区见闻:做好力所能及的事让“小爱汇成海”》等,传递人文关怀。
3.以人为本
中新社 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强调人民情怀,把人民作为各类报道关注的主体,反映各行各业民众的声音,致力于做有温度有态度的新闻。
推出“新春见闻”“活力中国”“‘Z世代’画像中国”“深港双城故事”等专栏专题,关注基层群众的生产生活,反映普通民众奋斗创造美好生活的动人图景。
“‘Z世代’画像中国”专题 “深港双城故事”专题六、文化责任
1.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新社 注重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重大主题报道、重要时间节点等推出“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新时代,我在中国”等专题,深入挖掘典型人物、典型案例,积极弘扬向上向善的正向力量。在迪拜气候大会期间主办中国角开幕式暨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实践等多场边会,向世界阐释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多角度传递正能量。
“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专题 “新时代,我在中国”专题2.传承繁荣优秀传统文化
围绕传统节日, 中新社 积极开设专题,做好弘扬良好家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报道,展现中国人民孝亲敬老、勤劳乐观、开放包容等优秀文化传统。推动中华优秀文化走出去,如以“寻味中华”为总题,推出“名楼”“文博”“戏曲”等子系列共逾百篇洋溢侨味、海味、文化味的文图报道;策划制作中英文字幕的10集微纪录片《世界遗产@中国》;推出中阿双语系列专题片“文化中国”,受众覆盖中东22个阿拉伯国家和地区。这些作品获得海外各类报章和网络新媒体的广泛欢迎。
《世界遗产@中国》微纪录片( 中新网 ,2023年7月)3.推动提升科学素养
中新社 坚持科技新闻报道的科学、严谨、专业、准确原则,积极通过新闻产品普及科学知识,促进公众科学素养提升。特别是围绕载人飞船发射任务圆满成功、国家太空实验室正式运行、国产大飞机C919完成商业首飞等重要科技新闻推出多形态新闻产品。
神舟十六号、神舟十七号直播报道海报 ( 中新网 ,2023年10月26日、10月31日)“科学的温度”融媒体传播项目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向民众普及科学知识和国家重大战略。《智族》杂志推出多期特辑,探究互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发展和人类的关系。创立“中新教育”品牌,关注教育发展、探讨前沿理念,助力科教事业取得新成就。
“科学的温度”栏目海报 2023年8月,举办全国中学校长论坛七、安全责任
中新社 始终把报道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切实筑牢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和底线思维,切实提高履行新闻舆论工作职责使命的能力。全面加强采编工作全流程制度化规范化运行,严格落实“三级审核”制度,完善全流程统筹管理和应急值守制度,提升主动预防能力,消除各类安全隐患。
八、道德责任
1.遵守职业规范
中新社 始终要求从业人员严格遵守宪法、法律和相关工作纪律,恪守《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不断强化职业精神和职业操守,坚持忠于事实,坚守新闻伦理,严禁任何形式的有偿新闻、“有偿不闻”、新闻敲诈,坚决抵制庸俗媚俗。尊重他人著作权和肖像权,严禁抄袭、剽窃他人的劳动成果,要求援引他人作品、转载等均需依规注明出处。
2.维护社会公德
中新社 通过开展宣传报道和“新闻+”活动维护社会公德。围绕2023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征集展播活动,因应新技术、新趋势,以技术赋能产品,推出网评、创意海报、SVG交互、短视频、微视频、微课堂等多样化创意融媒体产品,激扬正能量,传递真善美。
3.接受社会监督
中新社 主动接受社会公开监督,要求记者外出采访时需按要求出示合法有效的新闻记者证,严格遵守新闻采访规范;同时,对外公开联系电话,主动接受群众的举报和投诉。对收到的问题、线索及时排查。
九、保障权益责任
1.保障从业人员合法权益
中新社 注重维护员工合法权益,联合法务、工会等机构,对记者依法从事新闻采访活动的权益给予充分保护。加强相关宣传、培训,建立权益保障渠道,提高采编人员的维权意识,如在员工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及时为其提供保护、声援和申诉,防止其受到人身侵害、打击报复。
2.保障从业人员薪酬福利
中新社 严格履行《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严格规范聘用合同(劳动合同)的签订、续订、变更、终止、解除等工作,保障员工合法权益。实施绩效工资考核管理改革工作,严格执行中央事业单位社会保险、企业社会保险等福利保障制度。
3.规范新闻记者证管理
中新社 严格执行《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按照主管部门相关规定,不断完善记者证申办流程,严格规范新闻记者职务行为。严格执行记者证申领、注销程序,根据人员变化及时为符合申办条件的员工申办记者证,及时为调离、离职、退休的员工注销记者证。2023年,按照主管单位要求,完成560本记者证申办、核验、更新、注销工作。
4.开展员工教育培训
中新社 认真落实“新闻立社、特色兴社、人才强社”发展战略,高度重视员工教育培训工作,充分利用培训资源,邀请社内外业务骨干、专家学者进行授课,采取多种培训方式,多措并举提升全社采编人员政治素质、业务能力。
2023年度新入职员工培训班十、合法经营责任
1.遵守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
中新社 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网信、新闻出版等部门发布的规章制度,制定并不断完善各项内部管理制度,切实加强经营工作管理,不断规范经营行为。
2.严格做到采编与经营两分开
中新社 全面落实采编经营“两分开”的管理要求,持续推进驻地方机构改革,进一步明确分社作为在地方设立的从事新闻采编活动的派出机构,一律不得从事广告、出版物发行、开办经营实体等与新闻采编业务无关的活动。规范社属经营性文化企业管理,聚集主责主业,探索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集团化资产管理模式,保证企业经营工作服务全社中心工作。
3.不刊播违法违规广告
中新社 各媒体平台建立完善广告管理制度,严格按照《广告法》要求先审后刊,坚持正确导向,维护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和形象,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确保广告内容真实、客观,对于国家法律法规明令禁止的广告内容坚决不予刊登和发布。
十一、后记
1.回应
针对2022年优质内容、创新方式不够,媒体融合发展的深度和效能仍需再上台阶等不足, 中新社 “守”正确导向和内容品质之“正”,“创”传播话语和技术赋能之“新”,深入推进媒体融合纵深发展,综合提升国际传播能力。
2.不足
2023年, 中新社 积极履行媒体社会责任,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在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融合创新等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需要我们今后工作中切实改进。
3.改进
2024年, 中新社 将持续深化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深入推进融合创新,打造传播精品。
一、聚焦聚力做好重大主题报道,创新国际话语表达,丰富报道形式,提升传播实效。
二、持续擦亮重点外宣专栏品牌,打造优质外宣产品,全面提高国际传播效能。
三、充分激活资源潜能,完善创新工作机制,创新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
【编辑:田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