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2 09:46:27 来源: sp20241122
混合性别比赛项目渐增,参赛性别比例趋于平衡——
国际大赛缘何流行“男女搭配”
北京时间1月19日至2月1日,第四届冬青奥会在韩国江原道举行。随着比赛的持续进行,混合性别比赛成为本届冬青奥会的一大亮点。据悉,本届比赛在北欧两项、越野滑雪、短道速滑、冬季两项、跳台滑雪、高山滑雪和自由式滑雪等多个项目上,都设置了混合性别组队参赛。例如中国队就在短道速滑混合团体接力上配合默契,最终摘得金牌。
近年来,出于促进运动员性别平等、提升竞技水平和增加赛事观赏性等多方因素的考量,国际赛事中混合性别的比赛和项目逐渐增多。随着奥运会设项的引领作用,混合性别项目正逐渐扩展到更多的国际体育大赛舞台。
混合项目逐渐增多
隔网竞技的球拍类运动,较为适合男女搭配,也是最早出现混合性别(混双)的国际比赛项目。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羽毛球、网球和乒乓球等项目就已出现混双比赛。
不过,羽毛球、网球和乒乓球,混双规则各不相同。如乒乓球混双就要求一人一板,有严格的轮次限制。1992年成为奥运会正式项目的羽毛球,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首次迎来混合双打。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网球项目的混合双打时隔多年再度回归奥运赛场。
2020东京奥运会新增项目中,大幅提高了男女混合项目的数量。除受到中国观众关注的乒乓球混合双打外,增加的混合项目还包括4×100米男女混合泳接力、混合射箭团体、田径4×400米混合接力、柔道混合团体赛、铁人三项混合团体接力等。在2022北京冬奥会上,共设置9个男女混合项目比赛,其中4个属于新增项目。
记者了解到,今年的巴黎奥运会上,国际奥委会继续在男女混合项目上“做文章”。马拉松竞走男女混合接力赛作为新增比赛项目,成为继4×400米混合接力后又一个男女共同参与的奥运田径项目。
渐受青睐事出有因
由于男女在体力上的先天差别,男女运动员在赛场上分开竞技一直是体育界的传统。那么近年来国际大赛中男女搭配的项目为何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呢?
记者了解到,促进男女平等是最直接的原因。消除性别差别,为女性运动员创造参赛机会,最终实现男女参赛机会的均等,一直是国际奥委会和其他一些单项体育组织的目标。对此,国际奥委会体育总监凯特·麦康奈尔曾表示,将部分男子项目改为男女混合项目或者创设单独的男女混合项目,“增加了女性运动员的参赛机会,有助于实现赛场上的男女平等”。
数据显示,近年来奥运会参赛者中女性运动员的占比不断提高,从1988汉城奥运会的26.1%升至2020东京奥运会的48.8%。在即将开始的巴黎奥运会上,这一比例将首次达到50%,实现男女参赛人数的完全平等。
在业内人士看来,男女混合项目将有助于提高选手的技术水平。对此,世界泳联主席穆萨拉姆对于加入男女混合泳曾表示:“由于男女选手的技术特点不同,他们在训练和比赛中可以相互学习、借鉴,从而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
提升观赏性,增加比赛悬念,也是促进男女混合项目增加的又一原因。对此,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坦言,男女混合项目更加考验运动员的心理状态与竞技状态,“比赛看点更多,观众都想要更多悬念”。
令观众感到惊奇的是,近年来有着“水上芭蕾”之称的花样游泳项目,也开始接纳男性运动员。2014年,国际花样游泳比赛中首次新增男女混合项目。据悉,今年的巴黎奥运会,男选手首次被允许参加奥运会花游集体项目的较量,每队8名选手中最多可以有2名男选手。
摸索规律迎接挑战
业内人士认为,国际大赛混合性别项目增多,为中国队提供了新的机遇,但带来的挑战也相应增加。为此,中国体育界必须早做筹划,有效应对。
据中国射击队领队王炼介绍,目前国家队尚未设立混合项目的主教练,男女队员依旧由各自分管教练负责,但是平时的日程安排中会有专门时间来进行配对训练。“混合赛,相同的时间要两个人打,如何调整双方的节奏很重要。对于混合团体比赛的规律,无论是中国队还是世界诸强,目前都还处在摸索过程中。”
一些混合项目更加考验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对此,蝶泳名将张雨霏深有体会。她表示,混合泳比赛更为刺激,“个人比赛游完自己的就行了,心理波动比较小,混合泳尤其处于逆风局特别考验心理素质”。在混合泳上的排兵布阵也考验着教练。根据场上对手和运动员自身情况,教练可能采用“男女男女”“男男女女”和“男女女男”等不同战术安排。
首都体育学院教授李健认为,男女混合项目不断增加带给中国队的启示是,平时训练时要注重男女搭配,促进相互学习,针对项目调整早做谋划。“比如本届冬青奥会上新增的混合性别比赛项目,很可能出现在未来冬奥会的舞台上,必须提早规划,早做部署,让这些项目的男女运动员提前找到默契。”(工人日报记者 刘兵) 【编辑:田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