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要拖中国的后腿,但中国不可阻挡!”

发布时间:2024-12-15 17:51:42 来源: sp20241215

  导读

  “一带一路”倡议将更多的国家纳入全球经济大循环,把中国发展与共建国家和地区的发展连接到一起。

  然而,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却把他国的发展视为威胁,把经济相互依存视为风险。美国为抗衡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各种充满对抗性、排他性的基建计划,试图歪曲全球叙事。在系列纪录片《旧世界与新大路》下集《被歪曲的叙事》中,中国日报起底工作室将为您剖析针对中国“一带一路”的认知战,拨开其背后力量博弈的迷雾。

  “生态破坏”还是“发展机遇”?

  位于阿根廷巴塔哥尼亚高原的吉塞水电站,是“一带一路”重要共建项目,也是中阿最大在建合作项目。自2015年水电站开始施工以来,一些西方媒体的抨击便不绝于耳。他们大肆渲染该项工程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为验证水电站建设的真实成效,起底工作室团队前往这座世界最南端的水电站一探究竟。

  马里亚诺·穆索是吉赛水电站项目公共关系经理。在交流中,他谈到大坝的设计曾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有所调整:“我们对原项目进行了重要调整。大坝的高度降低了,避免对上游阿根廷湖产生影响,这是一个环保解决方案,很好地保护了当地环境。”

  此外,水电站的建设还将为阿根廷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吉塞水电站建成后将缓解困扰阿根廷几十年的能源短缺问题,每年可以节省高达11亿美元的进口燃油外汇。

  阿根廷原外交、国际贸易和宗教事务部多边与双边经济谈判副国务秘书拉米罗·奥尔多基在采访中介绍:

  “在液化天然气的进口问题上,我们非常被动、花费巨大。不过在将来,依托于圣克鲁斯河吉赛水电站这样的重大项目,我们的能源产量有望创下新高。同时我们期望明年能够向别国出口能源。”

  起底工作室记者在埃尔卡拉法特街上与当地人交谈,发现他们对中国都有着不错的印象。马里奥·卡马戈是当地居民,日常工作中也经常与中国同事打交道,他说:

  “非常好。与他们交往是件非常有趣的事。”

  实地亲眼所见、专家学者的细致分析和当地民众的切身感受证实了某些西方媒体的报道的确是无稽之谈。吉塞水电站的建设为当地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和发展机遇。

  至于西方媒体为何会歪曲事实,阿根廷国家科技大学圣克鲁斯分校校长塞巴斯蒂安·普伊格一语道破:

  “在我看来,中国今天是西方帝国的制衡力量。这催生了一系列谣言和虚假宣传运动,这就解释了所有正在发生的一切。”

  荒唐的美式“新概念”

  “一带一路”倡议的成就,惹来了不少西方国家的红眼。为与中国竞争,美国也试图提出类似的倡议,但真实效果怎么样?起底工作室团队分析对比后发现,虽然美国经常提出各种“新概念”,名字取得也花里胡哨,但是没有一个计划成功实施。

  早在2011年奥巴马政府时期,时任美国国务卿的希拉里就曾提出旨在将南亚、中亚与西亚连接起来的计划,但两年后随着项目负责人的更替,这个项目也就不了了之。

  2019年,特朗普政府联合其盟友日本和澳大利亚发起了“蓝点网络计划”,将重点也放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但好景不长,该计划几年后便销声匿迹。

  2021年,拜登政府抛弃了特朗普的方案,启用了一系列新瓶装旧酒的政策,高喊“重建更好未来”的口号。在政策宣介时,拜登甚至因为口齿不清而无法顺利念完该项目的全名。

  “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重建更好未来,呃......重建更好未来。”

  除此之外,2022年,拜登政府还提出了“印太经济框架”。去年9月在G20峰会上,拜登总统又抛出一个“伟大”构思——“全球基础设施和投资伙伴关系”,旨在构建一条“印度-中东-欧洲经济走廊”。

  对于美国政府的这一系列假把式,美国突破新闻总编辑本·贝克尔犀利评价道:

  “有趣的是,几十年来,人们一直呼吁政府修建基础设施,干点实事。但当中国开始落实这件事,西方国家才幡然醒悟,开发新的建设项目。”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前英国伦敦市经济与商业政策署署长罗思义从金融的角度否认了美国“重建更好未来”计划的可行性:

  “美国财政赤字巨大,按净值计算,美国无法在海外成为大的债权国。不可否认,美国有美元这一优势,它可以向外借出美元,可是它没有足够资源,所以它无法参与竞争。”

  如此看来,美国提出的倡议不过是美国为抗衡中国而许下的空头支票罢了,正如瑞典“一带一路”研究所所长史蒂芬·布劳尔在采访中所说的那样:

  “‘重建更好未来’计划有名无实,他们甚至公开称该计划只是为了对付‘一带一路’倡议。”

  无计可施,只能挑动认知战

  无法提供可靠的基础设施意味着美国只能通过其他手段来维护其霸权地位,如带头挑动认知战。2018年,时任美国国家情报总监丹·科茨声称中国企图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扩大其影响力,进而在全球构建其地缘政治优势。

  法国企业家阿诺德·贝特朗居住在中国沈阳,他长期观察中美关系,在社交媒体上颇具影响力。在交流中,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揭开了美国恶意抹黑中国的丑陋面孔,“不,有趣的是唯一想付钱让我说好话的恰恰是美国人。新闻赚钱靠的就是让公众害怕中国带来的流量。”

  为破解西方针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战,起底工作室团队发起了线下讨论。过程中,受邀导演们提到了西方镜头中的坦赞铁路。

  上世纪70年代,中国在非洲援建了坦赞铁路。半个世纪过去了,这条穿越莽莽草原、崇山峻岭、河谷盆地、丛林沼泽的铁路仍在为沿线地区的居民出行提供方便,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可是在BBC纪录片中呈现的坦赞铁路却是破败不堪的。这也是为什么导演张勇会选择拍摄纪录片《重走坦赞铁路》:

  “其实现实看到的坦赞铁路和BBC所呈现的坦赞铁路影像有着巨大的鸿沟。”

  南非纪录片导演法伊克·戴尔认为西方打认知战、歪曲事实的背后隐藏的是他们的嫉妒心理:

  “我认为唯一的理由是西方国家的嫉妒之心。西方国家给了我们什么?他们强加给我们西方文化与行事方法。可我们不喜欢,我们不想要。”

  然而,这样的认知战真的能遏制中国吗?恐怕事与愿违。赞比亚社会主义党主席费雷德·曼贝评价道,“这就是他们的做法,他们要拖中国的后腿,但中国不可阻挡。”

  挑起认知战显然无法带来共赢,最终结局只能是自食恶果。正如史蒂芬·布劳尔所分析:

  “美国恐怕现在处于大规模反华宣传最沸沸扬扬的时期,他们成为了自己宣传的牺牲品。因为这种宣传,将中国视为威胁。”(中国日报网) 【编辑:张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