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国家账本”公布 新一年财政政策发力可期

发布时间:2024-11-28 06:52:48 来源: sp20241128

原标题:2023年“国家账本”公布 新一年财政政策发力可期

  2023年年初,财政赤字率按3%安排。为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2023年中央财政第四季度增发1万亿元国债,全部通过转移支付安排给地方。展望2024年,随着宏观调控政策效应持续释放,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将为财政收入增长奠定坚实基础,财政收入将会继续恢复性增长。

  2023年国家账本日前公布,多项数据彰显民生温度。2023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5.4%。从主要支出科目看,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同比增长8.9%,教育支出同比增长4.5%,科技支出同比增长7.9%,农林水支出同比增长6.5%,城乡社区支出同比增长5.7%。全年全国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的资金规模超过2.2万亿元。

  “增速领跑的领域中,基建三项合并的占比与2022年基本持平,反映了近年来狭义财政支出更多投向民生类领域的特征。”广发证券资深宏观分析师吴棋滢分析称,与年初目标相比,各分项支出基本完成预定目标,其中科技类支出、社保就业类支出、城乡社区类支出占比略高于目标占比,反映出2023年全年财政的工作重心。

  “2023年财政支出持续加力。”在国新办日前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财政部副部长王东伟介绍,2023年年初,财政赤字率按3%安排。为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2023年中央财政第四季度增发1万亿元国债,全部通过转移支付安排给地方。

  展望2024年,王东伟表示,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从财政收入看,随着宏观调控政策效应持续释放,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将为财政收入增长奠定坚实基础,财政收入将会继续恢复性增长。从财政支出看,将继续保持必要强度,对地方的转移支付也将保持一定规模。”王东伟说。

  31个省份财政收入实现正增长

  细数过去一年的国家账本,我国财政收入呈现出恢复性增长,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收入分别增长6.7%、6.9%、10.7%和12%,全国31个省份财政收入全部实现正增长。

  何为恢复性增长?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副教授孙鲲鹏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恢复性增长有两层含义,一是2022年财政收入基数相对较低,导致2023年收入增速相对较快,例如因为大规模留抵退税因素,2022年增值税收入较低,2023年财政收入各项目中,增值税表现相对亮眼,而其他税种收入则总体平稳或下滑。二是2023年疫情等因素消退,经济基本面回暖复苏,相应带来更多财政收入。

  对于不同区域间的增速差异,孙鲲鹏分析说,东部和中部地区增速相对较慢,既有2022年增长相对较快的影响,也跟面向欧美出口放缓背景下东中部地区受到更大影响有关,而东北地区面向俄罗斯等地区出口强劲。

  除财政收入呈现增长势头外,财政收入质量也有所提高。2023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占比约为83.6%,税收收入同比增长8.7%,非税收入同比下降3.7%。“2023年税收收入增速超过非税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结构有所优化。”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分析说,2023年税收收入占比高于2022年,但仍略低于2020年和2021年。他同时补充说,2023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注重精准、更可持续,在收入有限增长尤其是土地出让收入负增长的情况下,仍保证了一定的支出强度来推动经济增长、防范化解风险,“紧平衡态势有所加剧”。

  他注意到,多地对于2024年财政收入预期更趋谨慎,并下调了2024年财政收入增速预期。“这一方面和基数提高有关,另一方面,将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目标定为略低于GDP实际增速目标,可以为实施减税降费政策留出空间。”罗志恒说。

  助企纾困 回应民生关切

  从年初明确延续和优化部分税费政策,到下半年根据经济形势变化,再延续、优化、完善一批到期税费政策,2023年,70余项到期的税费优惠政策分批次延续优化。财政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的资金规模超过2.2万亿元。

  “根据有关部门数据,2023年,全国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中,新增的减税降费大约是1.57万亿元,办理的留抵退税约为6500亿元。”财政部预算司司长王建凡在上述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从行业来看,制造业以及与之相关的批发零售业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规模将近9500亿元,占总规模的42.6%,是享受税费优惠比例最高的行业。从企业的规模来看,中小微企业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的规模约1.43万亿元,占比是64%,“是受益最明显的”。

  他介绍,2023年分批次延续优化的70余项税费优惠政策中,大部分直接延续到2027年年底。“这些政策从提高供给质量和扩大有效需求双向发力,重点支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支持做强做优实体经济,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支持促增收扩消费保民生,支持稳外贸稳外资和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财政支出方面,国家账本里的专项债数据同样受到关注。“2023年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是3.8万亿元,优先支持成熟度比较高的项目和在建项目,聚焦重点,不‘撒胡椒面’,扩大了专项债券的投资领域,2023年专项债投资领域扩大到11个。”王东伟介绍,专项债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也扩展至15个方面,同时加强专项债的发行和使用,有力推动一批交通、水利、能源等利当前、惠长远的重大项目建设。

  吴棋滢注意到,2023年专项债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已在原有10个领域基础上,先后新增新能源项目、煤炭储备设施、国家级产业园区基础设施、供气、供热5个领域。

  “继续安排一定规模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适当增加中央预算内投资规模等”也是2024年财政政策发力的重要方向。财政部国库司司长李先忠在上述新闻发布会上透露,2023年12月,财政部依法履行审批程序后,已经向各地提前下达了部分2024年的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支持重大项目建设,推动形成实物工作量,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债券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他还补充说,2019年,提前下达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以来,到2023年,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分别向各地提前下达新增债务限额是1.39万亿元、2.85万亿元、2.36万亿元、1.79万亿元和2.62万亿元,合计超过11万亿元。

  新一年将持续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

  新年已至,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2024年财政政策定下的关键词是“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王东伟解读说,所谓适度加力,主要是四点:一是保持适当的支出强度,释放积极的信号;二是合理安排政府投资规模,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三是加大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兜牢基层“三保”(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底线;四是优化调整税费政策,提高政策的精准性、针对性、有效性。

  对于“提质增效”,他解释说,就是要在6个方面下功夫,即落实过紧日子要求、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绩效管理、严肃财经纪律、增强财政可持续性、强化政策协同。“要把钱用在刀刃上、关键处,同样的钱花出更大成效,实现更高效益。”

  他尤其提到财政政策要从投资和消费两方面发力,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在孙鲲鹏看来,这既需要继续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尤其是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通过税收引导社会投资,同时通过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和支出方式,撬动社会资本拉动对新兴战略性产业的投资,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又需要进一步兜牢基本保障,“包括医疗和教育相关保障,尤其是缺口相对较大的‘老老人’和‘小小孩’的养育问题,从而解决居民扩大消费的后顾之忧。”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科技领域近年来被优先予以保障。财政部数据显示,2018年-2023年,我国财政科技支出从8327亿元增长到10567亿元,年均增长6.4%。王东伟表示,2024年,财政部门将采取更加有力有效的举措推动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4年财政政策的重要任务之一无疑是推动科技自立自强。”在吴棋滢看来,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等重点产业链,一系列政策工具如财政补贴、贷款贴息、税收优惠、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先进制造业产业投资基金等,将被用于解决基础产品、核心技术、关键软件等方面的难点堵点问题。此外,在激发科研人员活力方面,两个改革试点也将带来利好,一个是支持推进高校和科研院所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另一个是加快推进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改革试点。

(责编:申佳平、杨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