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双碳”促发展 以绿为底谋新篇 ——北京城市副中心大力推进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

发布时间:2024-12-21 16:53:04 来源: sp20241221

  光明日报记者 董城 光明日报通讯员 郭奕洲

  “城市副中心在全市率先实现新建大型公共建筑执行绿建三星级标准,率先开展用能和碳排放综合评价试点。”日前,北京城市副中心党工委常务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通州区委书记孟景伟在“推进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集中采访活动中表示,北京城市副中心将持续聚焦建筑、交通、产业三大关键领域,加强能源、生态、文化三大重点支撑,集聚绿色创新要素,培育壮大绿色发展新动能。

  到2035年,以绿色为底色的现代化北京城市副中心基本建成,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和谐交融,蓝绿交织、水城共融的城市生态品质显著提升……今年2月,《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实施方案》获得国务院批复,为北京城市副中心推进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指明了目标,明晰了发展路径。

  北京城市副中心肩负着有序承接中心城区非首都功能疏解、推进首都城市功能重组和布局优化、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模式的任务,推进绿色发展是落实北京城市副中心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的现实需要。

  “我们当前采用可再生能源和燃气分布式能源互为融合的能源系统,二期工程累计安装光伏发电系统2839千瓦,敷设太阳能板总面积2.1万平方米,可实现年发电285万度。”北京城市副中心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副中心工程办主任陈晓峰围绕打造北京城市副中心绿色工程改革举措及成效作了介绍,160地块和169地块开展“双零”和“近零”能耗建筑实践,尤其160配楼是全国首个“钢结构+全幕墙系统”的“双零”建筑,成为推动副中心“双碳”工作走在全市前列的典范和样板。

  通过建筑设计以及新材料使用等方式方法,可以实现建筑降能减排,但电能消耗依旧不可忽视。有数据显示,北京城市副中心能源领域碳排放占比超过九成,其中电力消费产生的碳排放在能源领域中占比约为69%,未来随着终端用能电气化水平的提高,占比还将进一步提升。

  为了更好推动电力消费节能降碳,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在北京城市副中心绿色建筑方面,环球供电服务中心建成北京市首个光储直柔零碳营业厅,实现100%绿电供应,降碳75.5吨;新建110千伏大营变电站中,应用环保设备建设零碳变电站;新型电力系统实验基地应用地源热泵代替锅炉,较传统电热锅炉节能75%。

  此外,通州供电公司与北投集团联合打造的城市绿心“零碳”园区,已经成功入选国家能源局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案例。城市绿心以“引绿+赋数+提效+汇碳”为路径开展工程建设,将实现以电能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区域绿电供应100%,本地可再生能源消纳100%。

  “预计2035年城市副中心外调绿电规模将超过80亿千瓦时,提升至现在的5倍以上,绿电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达到60%。”国网北京通州供电公司总经理邱明泉谈及未来绿电使用愿景时说,“北京城市副中心将积极提高外调绿电使用比例,通过跨区跨省电力交易、绿电交易、绿证交易等模式,引进内蒙古、山西等域外的清洁电力。”

  有了目标,有了发展路径,推进北京市绿色体制机制及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高标准建设需要更为细致的规范。

  通州区人民政府作为业务主管单位,联合高校、机构,共同发起设立北京ESG(环境社会治理)研究院。近年来,北京ESG研究院在北京城市副中心范围内率先开展ESG数字化建设,打造ESG社会贡献可视化平台,积极筹建全国首个城市级ESG数据中心,建立副中心ESG“一企一档”工作机制,为北京绿色体制机制建设提供新方式、新场景,助力北京城市副中心形成全国示范样板。

  “我们出版了全国首部关于ESG信息披露的工具书,对通行400余个重要指标进行了仔细梳理,指标解释真正精细到了为什么需要、怎么得出、如何用这样深入的层面。”北京ESG研究院院长黄勃说,希望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中,用科学方式方法支持宝贵的要素和资源,优先流转、配置给社会贡献高的企业。 【编辑:叶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