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15 23:39:49 来源: sp20241215
在中国大地上,2800 多个县级行政区星罗棋布,这里热气腾腾——全国74%的人口就在县域的场景中工作生活;这里也生机勃勃——正是经济转型的第一现场。每一天,变化都在县城发生,个体的努力通过地缘纽带辐射出去,带动整个区域大步向前。《大国强县》系列策划第一季选取六座县城的特色产业,讲述一县一产的故事,它们中有衣食住行的“供应商”、有关键技术的“攻坚者”,也有高质量发展的“硬脊梁”。正是千百个县域百花齐放,铺就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之路。
群山环抱、森林覆盖率87.7%、主要经济作物是毛竹,这几个关键词抛出来,一个平平无奇的小县城形象是否已经跃然纸上?
但我若说这里走出了4000多位百万富翁、100多位千万富翁、20多位亿万富翁,阁下又将如何应对?
资溪有多牛?
位于江西东部大山内的资溪县,不种植小麦,也不加工面粉,一个年产值近300亿元的面包产业就从这里发源。
常住人口不足10万,却有4万多人在参与面包产业,资溪人在全国1000多个城市经营着16000余家面包店。他们不仅把店开到北上广深,还把面包卖进“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全县农民纯收入的60%来自面包产业。
近些年爆火的糕点品牌,或多或少都与资溪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欧包到肉松小贝再到桃酥,你在街头巷尾闻到的甜香大多是“资溪出炉”。
你是否对每年糕点流行趋势的变化感到眼花缭乱?这其实都是资溪人在“神仙打架”,今天枣糕,明天肉松小贝,哪种单品受欢迎,大家有钱一起挣,承包全国家庭茶余饭后的点心。
规模优势让资溪出品具备绝佳的性价比 ,50元或许只能在甜品店里买一块小小的切角蛋糕,但却能在资溪点心铺里换来一大袋糕点面包。
为了巩固资溪在面包界的江湖地位,当地还设立了面包科学研究中心、艺术蛋糕研发所,一年一度的面包文化节更是业内交流烘焙理念的平台。
如今的资溪面包产业城,已建成全国最大的肉松生产加工厂,面包厂年产2万吨欧包,每一秒都有香喷喷的小面包在流水线上诞生。
资溪为什么牛?
没有天时地利,资溪人全靠努力,用时间诠释了什么叫“事在人为”。
指针拨回到上世纪80年代,资溪人还对面包这个舶来品一无所知,但改革开放让人们对美好生活充满了渴望。
1987年,两位退伍军人凭借在部队学到的烘焙技术,开出了资溪人的第一家面包店。一颗希望的种子已经悄然埋下。
三个月变身万元户的故事广为流传,十里八乡的老表都来请教致富秘籍,最先吃螃蟹的人并不藏私,传道授业解惑,还自掏腰包资助乡里乡亲开店。当地政府发现了这棵能带领资溪人走出大山的希望之树,精心呵护,专门为创业者提供小额的“面包贷款”。凭着抱团互助、敢于创新的闯劲儿,资溪人抓住了腾飞的机会。从两个人开店到超40000人从业,资溪只用了10年。
产业优势已经形成,怎样长期保持领先?
2001年,资溪成立了全国第一家县级面包行业协会,工商、法院、公安等部门组团支援,资溪人在外经营面包店遇到难事,随时可以找“娘家人”搭把手。
在烘焙手艺尚属稀缺的年代,资溪建起了面包培训学校,政府为想学技术的人减免学费。超过八成的资溪面包师傅回乡“升级装备”。
但面包师傅最终还会流向全国各地,企业在外,税收在外,面包产业被调侃为“行走的GDP”,资溪政府却义无反顾地提供扶持,为的是民众的生计。
但现在,发挥面包产业优势,助力乡村振兴恰逢其时,资溪开始筹划产业回流,邀请面包大户返乡创业,推动面包产业本土实体化。
从“富民”“扬名”走到“富民强县”,共同富裕的篇章里,资溪的故事未完待续……(来源:央视网) 【编辑:胡寒笑】